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旋鸡尾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旋鸡尾,中药名。为铁角蕨科铁角蕨属植物厚叶铁角蕨Asplenium griffithianum Hook.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分布于华南、西南及福建、湖南、台湾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凉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皮肤疮疡疖肿,无名肿毒,腹痛肠鸣,湿热下痢赤白,小便短赤,淋沥不畅,少腹拘急胀痛,肺痨咳血,吐血,衄血,痔疮下血,妇女崩带漏下。

入药部位全草或带根全草。

性味味微苦,性凉。

归经归心、肺、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凉血止血。

主治用于皮肤疮疡疖肿,无名肿毒,腹痛肠鸣,湿热下痢赤白,小便短赤,淋沥不畅,少腹拘急胀痛,肺痨咳血,吐血,衄血,痔疮下血,妇女崩带漏下。

相关配伍1、治黄疸:厚叶铁角蕨15g,虎杖9g,茵陈15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2、治热痢口渴,小便赤痛带血,吐血,衄血或崩漏:鲜旋鸡尾30-90克,水煎服或代茶饮。

3、肺痨咳血或肺痈胸痛咳嗽:鲜旋鸡尾60-90克。水煎调冰糖服。或配苇茎30-60克,水煎服。

4、肠风下血:旋鸡尾根茎60克,猪鬃草30克。煮猪肠食。

5、瘰疬,疮肿:鲜旋鸡尾适量。捣烂敷患处。(2-5方出自《华山药物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研末敷。

使用注意虚寒者慎服。

采集加工9-11月采挖,晒干。

形态特征厚叶铁角蕨,又名丛叶铁角蕨(台湾植物志)。植株高15-3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约4毫米,深褐色,先端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基部宽0.5-1毫米,膜质,黑褐色,有光泽,边缘有小齿牙。叶簇生,单叶;叶柄极短或近无柄,淡禾秆色;叶片披针形,长15-25厘米,中部宽1.4-2(-3.9)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缓下延而呈狭翅状,边缘下部全缘,向上部呈不整齐的波状圆齿(有时仅有疏缺刻)。主脉明显,粗壮,下面不为显著隆起,上面圆而隆起,淡禾秆色,小脉两面均不明显或上面仅可见,斜展,二叉,通直,不达叶边。叶肉质,干后淡绿色,两面均疏被深褐色或基部为褐棕色的星芒状小鳞片,通常下面较密,老时部分脱落。孢子囊群阔线形,长5-8.5毫米,深棕色,略斜展,自主脉向外行,达叶片宽的2/3或稍过之,彼此相距1.5-3毫米,生于上侧小脉的上侧边;囊群盖阔线形,灰白色,后变黄棕色,膜质,全缘,开向主脉,宿存。染色体2n=72。

生长环境生于密林下沟谷岩石上或水旁。分布于华南、西南及福建、湖南、台湾等地。

药理作用抑菌作用。

相关论述1、《草木便方》:“苦,寒。”“解毒,消热,凉血、通淋。涂肿毒,发背,消结核。”

2、《贵阳民间药草》:“苦、寒、无毒。”“治火咳、火淋、止鼻血:旋鸡尾三钱至五钱,煎水服。”“治肠风下血(内痔出血);旋鸡尾根茎二两,猪棕草一两。煮猪肠食。”

1234567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科力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