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龙蒿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龙蒿(学名: ArtemisiadracunculusL.)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

种别名狭叶青蒿狭叶(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蛇蒿(兰州植物通志),椒蒿(新疆),青蒿(新疆、甘肃),“伊舍根-沙里尔日”、“伊舍根-沙瓦格”(蒙语名)

形态特征**植株:**半灌木状草本。

**根:**根粗大或略细,木质,垂直;根状茎粗,木质,直立或斜上长,直径0.5-2厘米,常有短的地下茎。

**茎:**茎通常多数,成丛,高40-150(-200)厘米,褐色或绿色,有纵棱,下部木质,稍弯曲,分枝多,开展,斜向上;茎、枝初时微有短柔毛,后渐脱落。

**叶:**叶无柄,初时两面微有短柔毛,后两面无毛或近无毛,下部叶花期凋谢;中部叶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1.5-) 3-7 (-10 )厘米,宽2-3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上部叶与苞片叶略短小,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0.5-3厘米,宽1-2毫米。

**花:**头状花序多数,近球形、卵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径2-2.5毫米,具短梗或近无梗,斜展或略下垂,基部有线形小苞叶,在茎的分枝上排成复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开展或略狭窄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层,外层总苞片略狭小,卵形,背面绿色,无毛,中、内层总苞片卵圆形或长卵形,边缘宽膜质或全为膜质花序托小,凸起;雌花6-10朵,花冠狭管状或稍呈狭圆锥状,檐部具2(-3)裂齿,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两性花8-14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短,上端棒状,2裂,不叉开,退化子房小。

**果:**瘦果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

**花果期:**7-10月。1

生态特征

龙蒿为中生—早中生高大杂类草。适合于湿润、凉爽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砂砾质草甸土、棕漠土、栗钙土等均可生长。龙蒿分布广,在新疆常散生于平原绿洲和低山丘陵,多在农区渠边出现。在内蒙古、东北的森林草原及草原带的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山地灌丛中为较常见的伴生种,局部可成为亚优势种或形成小群落,也散生于林缘、沟谷等地。新疆常见于海拔1500—3400m的中山带及山地河谷,河阶地。在帕米尔高原也多见于由新疆亚菊(Ajaniafastigiata)、银蒿(Artemisiaauslriaca)等组成山地荒漠草场上。在平原疏林草甸、河谷草甸常为伴生补或亚建群种。在伊犁海拔1400—2100m的地段作为建群种与沟羊茅(Festucasu–lcata),假梯牧草(Phleumphleoides)、新疆早熟禾(Poarela–xa)等组成草甸草场。龙蒿生活力强,生长速度快,要求水分条件高,在水分适中的土壤上生长很高大,不耐盐碱。一般4月中旬返青,7—8月开花,8—9月结实,9月下旬枯黄。1

分布范围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青海及新疆;

东北、华北及新疆分布在海拔500-2 500米地区,甘肃、青海分布在海拔2 000-3800米地区,多生于干山坡、草原、半荒漠草原、森林草原、林缘、田边、路旁、干河谷、河岸阶地、亚高山草甸等地区,也见于盐碱滩附近,常成丛生长,局部地区成为植物群落的主要伴生种。

为北温带及亚热带半荒漠与草原地区的广布种;蒙古,阿富汗,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克什米尔地区,锡金,苏联及欧洲东部、中部及西部和北美洲各国都有。

模式标本采自苏联西伯利亚。1

|| ||

品种龙蒿最初在俄罗斯商业化种植,后来蔓延到欧洲南部国家、亚洲和北美。俄罗斯品种风味被认为较具刺激性,而法国品种风味较柔和。2

变种宽裂龙蒿(变种)
与原变种区别在于本变种植株高大。叶宽大,椭圆状披针形,宽3-6毫米,叶先端不分裂或间有3深裂或3浅裂。头状花序直径3-4毫米,无梗或具极短梗。1
产新疆;生于海拔800-2 500米的干河谷、河岸阶地、草原、路旁及田边等地。苏联(中亚地区)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新疆。1
新疆民间入药用于治胸腹胀满、消化不良等症。1

杭爱龙蒿(变种)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叶不分裂或侧边偶有1(-2)枚细小、狭线形的侧裂片。头状花序直径3-4毫米,近无梗,在茎上组成狭窄、总状花序式的圆锥花序。1
产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北部。蒙古也有。模式标本采自蒙古西部杭爱山区。1

青海龙蒿(变种)
与原变种区别在于本变种头状花序近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径2-3毫米,下垂,具明显梗,梗长2-5毫米,在茎上组成疏松、略狭窄的圆锥花序。1
产青海东部与北部;分布在海拔2 500-3 500米地区的荒地、路旁。标式标本采自青海门源。1

帕米尔蒿(变种)
与原变种区别在于本变种植株略小。茎、枝、叶初时被密绒毛,后渐稀疏。头状花序在茎上排成总状花序或为狭窄而紧密的圆锥花序。1
产青海、新疆(西部)及西藏(西部);生于海拔3000-3 400米地区的草甸草原或砾质坡地上。巴基斯坦(西部)、阿富汗及苏联(塔吉克共和国)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帕米尔地区。1

用途龙蒿在法国烹饪中被认为是一种优雅的风味物。它可用于肉、鱼和蛋制品。新鲜龙蒿香草也可用于风味醋,用于烹饪。

龙蒿是一种好的风味剂,可用于一些蔬菜制备物、肉类、调味料和汤。如果上述菜肴制成加工食品,最好使用提取物做风味添加剂。龙蒿醋生产中,使用挥发油非常方便。2

食用价值

青绿时期的龙蒿各种家畜都不采食。秋季枯黄后,适口性才有所提高,驴乐食,羊少量采食。晒制成干草各种家禽均可采食。冬季叶脱落,只残留粗大的茎秆,几无利用价值。龙蒿植株高大,个体产量高,青干草养分含量丰富,粗蛋白质,无氮浸出物含量高,粗纤维较低。在阉牛瘤胃中48小时的消化率为62.20%。味道鲜美可口,清炒最佳。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付晶 - 副教授 - 东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