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口腔白斑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是癌前病变。临床表现以白色斑块为特点。 WHO将其定义为“口腔白斑是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病损,不具有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一部分口腔白斑可转化为癌”。疾病简介

口腔白斑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斑纹类疾病,是癌前病变。临床表现以白色斑块为特点,但是并非口腔黏膜上出现的所有白色斑块均可诊断为白斑。 WHO将其定义为“口腔白斑是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病损,不具有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一部分口腔白斑可转化为癌”。临床上将白斑分为临时性诊断和肯定性诊断两个阶段。 临时性诊断是指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的白色的黏膜斑块,其中可能包括一部分由于局部的机械或化学刺激而引起的白色角化症.去除某些局部刺激因素1-3个月后,白色斑块依然存在时则可作为肯定性诊断.进一步确定诊断需要根据组织活检结果作出组织学诊断.

疾病分类均质型口腔黏膜上白色或灰白色均匀斑块,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平坦或稍高出黏膜表面,表面有皲裂,便杰青清楚,触诊柔软,略粗糙。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或有粗糙感。

非均质型这一类型包括:颗粒型、疣状型和溃疡型等三个亚型。颗粒型白斑多见于颊粘膜口角区。病损呈红白相间状。白色损害呈颗粒状突起,稍硬,黏膜表面不平坦,病损间黏膜充血,似有小片状或点状糜烂。患者可有刺激痛。疣状型白斑病损呈乳白色,表面粗糙,呈刺状或绒毛状突起,粗糙,明显高出黏膜表面,质地稍硬。牙槽嵴、口底、唇和上腭等部位多见。溃疡型白斑是指增厚的白色斑块上出现溃疡或糜烂。患者可有疼痛。非均质型白斑较均质型白斑癌变可能性大。1

发病原因目前病因不明,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诱因可能是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发病机制目前病因不明。吸烟、咀嚼槟榔、来自残根残冠和不良修复体的机械刺激等局部因素与白斑发生的关系得到一些流行病学数据支持。遗传因素以及念珠菌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微生物感染也可能与白斑的发生有关。

病理生理组织病理学表现为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或两者同时出现的混合角化。上皮单纯性增生是良性病变,表现为上皮过度正角化,上皮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没有非典型性细胞。上皮钉突可伸长且变短,但仍整齐且基底膜清晰。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上皮疣状增生表现为上皮表面高低不平呈刺状或乳头状增生,表层过度角化,粒层明显,棘层增生。结缔组织内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上皮异常增生时上皮整体紊乱,细胞呈不典型增生,失去细胞正常成熟和分化过程。上皮异常增生根据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白斑恶性程度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增加而增加。12

临床表现好发群体男性较女性好发,尤其好发于中年以上男性

疾病症状口腔白斑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以颊、舌黏膜多见。表现为一处或多处的白色斑块状病损。患者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可有不适感、粗糙感、木涩感、味觉减退、局部发硬。伴有溃疡时可有自发痛和刺激痛。白斑颜色呈乳白色或灰白色。白斑质地紧密,界限清楚,稍高于黏膜表面,与正常黏膜比较弹性及张力降低。

疾病危害口腔白斑是癌前病变。非均质型白斑较均质型白斑癌变危险大。13

诊断鉴别症状体征口腔黏膜白色斑块,稍高于黏膜表面,患者可无自觉症状或有粗糙感。非均质型白斑可有刺激痛。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学表现可以明确诊断。

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甲苯胺蓝检查。

疾病鉴别**1.白色角化症:**由长期机械或化学刺激引起的白色角化斑块或斑片,界限不清,平滑柔软。去除刺激后病损可完全消退。组织病理学表现为上皮过度正角化,轻度增厚或不增厚,固有层无或轻度炎症细胞浸润。不癌变。

**2.白色水肿:**呈透明光滑的灰白色,晚期表面粗糙有皱纹。组织病理表现为上皮增厚,细胞内水肿,空泡性变。不癌变。

**3.白色海绵状斑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灰白色、水波样皱褶或沟纹,表面有形似海绵的小滤泡,触之柔软,有弹性。白色皱褶可刮去或揭去,无痛,无出血,创面类似正常黏膜。病理表现为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棘细胞增大,层次增多,。结缔组织中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4.扁平苔藓:**位于舌背的扁平苔藓可以是白色斑块状,与白斑需要鉴别。通常依赖组织病理学诊断。扁平苔藓多为形态不规则的白色斑块或斑纹,珠光色,可有充血、糜烂。而白斑质地均匀,表面粗糙,少伴发充血、糜烂。

**5.黏膜下纤维性变:**因长期咀嚼槟榔或吸烟引起,有明确不良习惯史。黏膜白色斑纹似云雾状,可触及黏膜下纤维性条索,后期出现舌活动及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症状。病理检查见过度不全角化,上皮萎缩,钉突消失,上皮下胶原纤维增生及玻璃样变,有时上皮增生和萎缩同时存在。属于癌前病变。

**6.黏膜梅毒斑:**有明确的不良性接触史,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II期梅毒表现为灰白色斑块状梅毒黏膜斑。稍高出黏膜表面,表面柔软

**7.念珠菌性白斑:**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黏膜上皮高度增生。活检标本经碘酸雪夫(PAS)染色可见上皮内有大量念珠菌死,上皮浅层微脓肿。是癌前病变。

**8.毛装白斑:**好发于艾滋病人,表现为舌侧缘白色或灰白色的斑块。32

疾病治疗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无异常增生或中度以下异常增生者需要1-3个月不等的定期随访观察病情进展,伴重度异常增生者需抓紧时间手术或其他理疗方法。原位癌变者需立即手术切除。

局部治疗**1.药物治疗:**维生素A酸局部涂擦。

**2.非药物治疗:**激光、微波、冷冻和手术治疗。目的是去除白色斑块病损。

全身治疗1.口服维生素A及维生素E、维甲酸及其衍生物,β-胡萝卜素等,目的是去角化。

2.博来霉素、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等。

3.中医药:辨证论治。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可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有糜烂溃疡者局部治疗可使用养阴生肌散,西瓜霜,冰硼散等。

全身治疗以辨证论治为治则,将白斑大致分为气滞血瘀型、痰凝湿聚型、阴虚火旺型、脾肾阳虚型、正气虚亏型。12

变异情况1. 60岁以上者;

2. 不吸烟女性,尤其年轻女性;

3. 吸烟史长,吸烟量大;

4. 舌缘、舌腹、口底及口角部位病损;

5.疣状型、颗粒型、溃疡型及伴发念珠菌感染的白斑。32

疾病护理护理方法保持口腔环境清洁和牙合系统正常。

注意事项避免吸烟。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