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粉萆薢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粉萆薢,中药名。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生理特性本品为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黄白色或淡灰棕色,维管束呈小点状散在。质松,略有弹性,易折断,新断面近外皮处显淡黄色。气微,味辛、微苦。

产 地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茎。

炮制方法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性 味味苦,性平。

归 经归肾、胃经。

功 效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主 治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相关配伍用于治小便时下白,凝而如油,澄下如膏:萆薢、益智仁、石菖蒲、乌药。(《丹溪心法》)

用法用量煎服,9~15g。

禁 忌肾阴亏虚、遗精滑精者慎用。

相关论述1、《本草纲目》:萆薢之功,长于袪风湿,所以能治缓弱顽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

2、《药品化义》:性味淡薄,长于渗湿,带苦亦能降下,主治风寒湿痹,男子白浊,茎中作痛,女人白带。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朱广伟 - 研究员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