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五谷虫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五谷虫,中药名。为丽蝇科昆虫大头金蝇或其它近缘昆虫的干燥幼虫。7~9月间收集,装入布袋,在流水中反复漂洗,使虫体内容物排除尽净,然后晒干。

生理特性干燥虫体,扁圆柱形,头部较尖,长1~1.5厘米,宽2~3毫米。黄白色,有的略透明。质松脆易碎,断面多空泡。以体轻、干净、淡黄白色、无臭味者为佳。

产地主产于广东、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广东博罗和龙门县所产者质优。

入药部位动物的干燥幼虫。

炮制方法拣净杂质,簸净泥土,用文火炒至微黄色。

性味咸,寒。

归经归脾、肺经。

功效清热,消滞。

主治用治疳积、腹胀、疳疮。

相关配伍1、治热痢吐食,因服热药而致者:蛆,流水漂净,晒干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本草纲目》)

2、治唇疔:五谷虫,研末,香油调敷。(《本草便读》)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5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禁忌脾胃虚寒无积滞者勿用。

相关论述1、《本草蒙筌》:治小儿疳胀。

2、《本草纲目》:治小儿诸疳积、疳疮,热病谵妄,毒痢作吐。

3、《医林纂要》:健脾化食,去热消疳。

4、《本草求原》:治臁烂。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延萍 - 副教授,博士生 - 河南科技大学制药学院制药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