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七星草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七星草,中药名。为水龙骨科植物三出假瘤蕨Phymatopsis trisecta(Bak.)Ching[Polypodium trisectum Bak.]的全草。七星草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淋证,尿浊,水肿,带下,咽痛,中暑,痈疮肿毒。

入药部位全草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利尿通淋,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淋证,尿浊,水肿,带下,咽痛,中暑,痈疮肿毒。

相关配伍1、治肾炎:金鸡脚9g。泡开水服。

2、治湿热带下:金鸡脚60g。炖猪肉服。

3、治咽喉肿痛:鲜金鸡脚30g。冷开水擂汁服。

4、治中暑:鲜金鸡脚30g。捣烂取汁冷开水冲服。(1-4方出自《西昌中草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

采集加工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三出假瘤蕨又名三裂茀蕨、三出假茀蕨、三出假密网蕨、毛叶假瘤蕨。植株高5-10cm。根茎细弱横生,顶部与叶柄基部被鳞片。叶疏生;叶柄长2.5-5cm,禾秆色,基部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向上光滑;叶片革质,卵状三角形,长3-10cm,基部圆楔形或楔形,三深裂;裂片长圆形至长椭圆形,中间一片最长,渐尖头或急尖成尾状;小裂片椭圆形,稍斜上,边缘软骨质,并有疏浅缺刻;侧脉明显。孢子囊群圆形,沿中脉两侧各成1行,稍近中脉。

生长环境生于松林下少阴处。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药材性状干燥全草,根茎上密生黄棕色鳞片,有光泽,下面有细长的棕褐色须根。叶柄细长;叶片皱缩,灰黄绿色,展开的叶片为2-3裂,也有不裂的,裂片呈披针形,薄纸质,柔软。叶背沿中脉左右各具1列圆形红褐色的孢子囊群,臭微,味淡。以叶片大,孢子囊群多者为佳。

相关论述1、《滇南本草》:“治砂淋、血淋、白浊、冷淋。又能包肚脐治阴症,敷(无)名疮大毒如神。”

2、《植物名实图考》:“治五淋白浊,又包敷无名大疮神效。又熨脐,治阴寒。”

附注《图考》石草卷十六第384页:“鹅掌金星草,生建昌山石间。横根,一茎一叶。叶如鹅掌,有金星。《滇本草》谓之七星草。”

按《图考》提及横根,系指地下根状茎;金星,系指孢子囊群。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徐晶 -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 辽宁中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