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岩浆冲击说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岩浆冲击说(magma impact hypothesis)是关于地震成因的一种假说。认为由于岩浆向地壳中的薄弱部位冲击,使地壳破裂和发生运动,产生了地震。如火山熔液的注入,空隙流体压力的增高等均能引起地震。并认为深源地震并不一定伴有断层,可以由岩浆流动所引起,它对解释深部地震或火山地震来说具有一定意义。主张这一学说的以日本松泽武雄为代表。

释义岩浆冲击说(magma impact hypothesis)是关于地震成因的一种假说。认为由于岩浆向地壳中的薄弱部位冲击,使地壳破裂和发生运动,产生了地震。如火山熔液的注入,空隙流体压力的增高等均能引起地震。并认为深源地震并不一定伴有断层,可以由岩浆流动所引起,它对解释深部地震或火山地震来说具有一定意义。主张这一学说的以日本松泽武雄为代表。1

应用这一假说在火山地区比较受到重视,因为那些地区的岩浆活动相当普遍。火山地震就是岩浆冲击的结果。火山地震一般不大,涉及区域也不广。中国除台湾省外,大陆上绝大部分地震都与火山无关。1

其它地震成因假说弹性回跳说:是出现最早、应用最广的关于地震成因的假说,是根据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时发现圣安德列斯断层产生水平移动而提出的一种假说。提出者是里德(H.F. Reid)。假说认为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壳中岩石发生了断裂错动,而岩石本身具有弹性,在断裂发生时已经发生弹性变形的岩石,在力消失之后便向相反的方向整体回跳,恢复到未变形前的状态。这种弹跳可以产生惊人的速度和力量,把长期积蓄的能量于霎那间释放出来,造成地震。总之,地震波是由于断层面两侧岩石发生整体的弹性回跳而产生的,来源于断层面。岩层受力发生弹性变形,力量超过岩石弹性强度,发生断裂,接着断层两盘岩石整体弹跳回去,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于是地震就发生了。

相变说:关于地震成因的一种假说。认为由于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了体积和密度的快速变化,对周围的岩石产生了快速的压力或张力,因而产生了地震。

扩容说: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关于地震成因的假说。认为地震发生前,岩石受力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许多细微的裂缝,使体积增大;如果压力进一步加大,地下水渗入并达到饱和,这时岩石即变得易于滑动,如压力继续增加就会发生断裂错动,产生地震。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