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小儿喘息样支气管炎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小儿喘息样支气管炎仅系一临床概念,是指一组有哮喘表现的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而言,是一临床综合征,泛指一组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感染,肺实质很少受累,其中部分患儿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由于乳幼儿气管、支气管比较狭小,易因感染或其他刺激而加重。另外,患儿有过敏体质因素,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小支气管痉挛或肿胀,而产生喘鸣,因此,有人认为本病患儿有一部分是婴儿期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或轻型哮喘。

病因可有以下几方面的发病因素:

1.感染因素

多种病毒和细菌感染均可引起,较常见的有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等,大多数病例可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

2.解剖特点

婴幼儿的气管和支气管都比较狭小,其周围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故其黏膜易受感染或其他刺激而肿胀充血,引起管道狭窄,分泌物黏稠不易排出,从而产生喘鸣音。

3.过敏体质因素

婴幼儿患病毒感染者甚多,仅一小部分患儿呈喘息样支气管炎表现,提示同一病毒在不同个体中所产生的不同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与机体内在因素密切相关。约30%左右的患儿曾患湿疹,测血清 IgE含量常见增高。

临床表现发病年龄较小,多见于l~3岁小儿。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病情大多不重,有低度或中度发热,仅少数患儿出现高热,呼气时间延长,伴喘鸣音和粗湿啰音,喘息无明显发作性,经治疗后,在第5~7天上述症状明显减轻。部分病例复发大多与感染有关,近期预后大多良好,到3~4岁时复发次数减少,但是有部分病例远期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检查白细胞计数可增高,病毒感染引起可正常,其他常规检查无异常,嗜酸性粒细胞检查,血清IgE水平部分患儿可增高,胸片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可有支气管炎改变。

诊断1988年全国小儿哮喘会议提出评定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标准(计分法):凡年龄5分者诊断婴幼儿哮喘,喘息发作只2次或总分≤4分者,初步诊断为喘息样支气管炎,并继续追踪观察,多为3岁内小儿,发生在上,下呼吸道感染后,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常为致病原,有发热,呼气时间延长,伴喘鸣音和粗湿啰音,治疗后,1周左右上述症状明显减轻等特点,比较容易诊断。

治疗作为急性支气管炎给予相应治疗。

1.一般疗法

关于休息、饮食室内温度、湿度的调整等,详见“上呼吸道感染”。婴儿须经常调换卧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因咳嗽频繁妨碍休息时,可给镇咳药,但应避免给药过量以致抑制分泌物的咳出。当急性支气管炎发生痉挛而致呼吸困难时,轻者参考以下中医疗法“实热喘”处理,重者参考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处理。

2.控制感染

致病原以病毒为多,虽分泌物培养有细菌存在,并非真正的致病菌,故―般不用广谱抗生素。对婴幼儿或有发热、白细胞明显增高者,可适当选用抗生素,如甲氧苄啶口服或青霉素肌注。若病情较重,年龄较小,体质较弱,则可合用青霉素和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以及其他广谱抗生素。

3.对症疗法

平凡方式起首寻找病原,自动医治慢性病灶或防止潜在因素,以平添急性发作机遇。其次赐与正当喂养,及时添辅食,以小儿喘气样支气管炎加强体质。并加强体格训练,多到户外活动,需要时口服维生素,以增多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

(1)止咳祛痰 目的使痰液变稀薄,易于排出。一般尽量不用镇咳药或镇静药,因其不但抑制咳嗽反射、影响纤毛的生理性活力,且使痰黏难于排出,造成支气管阻塞,增加细菌感染机会。如干咳严重,影响睡眠,可给小剂量镇静药。

(2)止喘 哮喘性支气管炎时,喘气常难于放肆。除用支气管解痉药,如氨茶碱,口服,或用异丙肾上腺素,碳酸氢钠进行雾化吸入。同时留意弥补水分,以浓缩痰液。喘鸣重大时可加用泼尼松强的松,每天,分次口服,一天为一疗程。至于抗过敏药物如异丙嗪非那根可使痰液单调,应只管即便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