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乌骚风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乌骚风,中药名。为萝藦科杠柳属植物青蛇藤Periploca calophylla(Woght)Falc.的茎。植物青蛇藤,分布于我国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及湖北等省区。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风寒湿痹,肢体麻木,腰痛,跌打损伤。

别名乌骨鸡、黑乌骨《四川中药志》,黑骨头、柳叶过山龙《贵州药用植物名录》,飞仙藤、达风藤《云南中药资源名录》。

入药部位茎。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入肺、肾经。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肢体麻木,腰痛,跌打损伤。

相关配伍1、治风湿手脚麻木,乌骚风9g,红活麻根15g,胭脂花根30g。炖肉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2、治风湿关节疼痛,乌骚风15g,刺五加9g,凤仙花根9g。红牛膝9g。泡酒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3、治跌打损伤肿痛,乌骚风12g,石吊兰12g,香巴戟12g,地苏木12g。水煎,加酒适量兑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或浸酒。

外用:适量,浸酒搽。

药理作用强心作用。

使用注意内服本品剂量过大可导致中毒,且其毒性与人的敏感性有一定关系。中毒症状:恶心,呕吐,眩晕,心悸,心跳减慢,甚则昏迷,心跳停止,最终导致死亡。救治:轻者停药或口服氯化钾。重者静滴氯化钾。亦可频饮浓茶加白糖或甘草绿豆汤。预防:内服宜从小量开始(考虑个体差异),逐渐加量,最多不宜超过12g,且不宜久服。

炮制采集加工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鉴别药材性状藤茎呈长圆柱形,长短不等,直径0.6-1.5cm。表面黑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横裂纹和圆点状棕色皮孔,并常有灰白色地衣斑块。质坚韧,不易折断,折断面不平坦,皮部较薄,露出白色长纤维,木部淡黄色,密布细小孔洞(导管),中央有小型髓部。无臭,味苦。

形态特征植物青蛇藤,别名铁夹藤《中国经济植物志》,美叶杠柳《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藤状灌木,具乳汁;幼枝灰白色,干时具纵条纹,老枝黄褐色,密被皮孔;除花外,全株无毛。叶近革质,椭圆状披针形,长4.5-6厘米,宽1.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中脉在叶面微凹,在叶背凸起,侧脉纤细,密生,两面扁平,叶缘具一边脉;叶柄长1-2毫米。聚伞花序腋生,长2厘米,着花达10朵;苞片卵圆形,具缘毛,长1毫米;花蕾卵圆形,顶端钝;花萼裂片卵圆形,长1.5毫米,宽1毫米,具缘毛,花萼内面基部有5个小腺体;花冠深紫色,辐状,直径约8毫米,外面无毛,内面被白色柔毛,花冠筒短,裂片长圆形,中间不加厚,不反折;副花冠环状,着生在花冠的基部,5-10裂,其中5裂延伸为丝状,被长柔毛;雄蕊着生在花冠的基部,花丝离生,背部与副花冠合生,花药卵圆形,渐尖,背部被长柔毛,花药彼此相连并贴生在柱头上;花粉器匙形,四合花粉藏在载粉器内,基部粘盘卵圆形,粘生柱头上;子房无毛,心皮离生,胚珠多个,花柱短,柱头短圆锥状,顶端2裂。蓇葖双生,长箸状,长12厘米,直径5毫米;种子长圆形,长1.5厘米,宽3毫米,黑褐色,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种毛长3-4厘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谷杂树林中。

相关论述1、《分类草药性》:“走表散寒,治腰痛,去风散血。”

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治腰痛,风湿麻木,跌打损伤,蛇咬伤。”

3、《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月经不调。”

附注同属植物长藤杠柳Periploca graceaL.的根皮、茎皮及叶含杠柳苷约0.38%,皮中并含有杠柳加大麻苷(periplocymarin,C30H46O8)。此外,尚含对-甲氧基水杨醛0.2%、没食子酸、α-,β-香树精及其乙酸酯。本植物我国西北地区有分布。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彭亮 - 讲师 - 陕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