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胃热证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胃热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胃中火热炽盛、胃运亢进,以胃脘灼痛,消谷善饥及实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因病机多由过食辛热,或气郁化火,或邪热内侵,导致胃热炽盛、胃运亢进所致。

辨证要点热邪壅胃,阻滞气机,故见胃脘灼痛,喜冷拒按;胃热炽盛,胃运亢进,则见消谷善饥,渴喜冷饮;胃火内盛,浊气不降,则见口臭吞酸;火热循经上炎,则见牙龈肿痛、齿衄;热盛则伤津,则见小便短黄,大便闭结;邪热内盛,则舌红苔黄,脉滑数。

临床表现胃脘灼痛,喜冷拒按,消谷善饥,渴喜冷饮,口臭吞酸,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热。

方剂温胆汤加减。

常用中药枳实、竹茹、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黄连、栀子。

常见病嘈杂。

预防调护根据本病发生的原因,应注意饮食有节,食宜清淡,勿恣食肥甘生冷,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刺激,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转归预后嘈杂若单独发病,经辨证治疗,多能转愈。但本病若随其它疾病而发,其转归及预后,又常与它病的进退关系密切。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孙光荣 - 国医大师、中医药文献学家、临床专家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