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老年人胸腔积液与胸膜炎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胸腔积液是指胸膜腔内液体产生与吸收的平衡失调,产生量超过吸收量使胸腔内液体超过正常。老年胸腔积液与中青年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前者以癌性胸水为多见,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而后者则绝大多数为结核性的。胸膜炎是致病因素(通常为病毒或细菌)刺激胸膜所致的胸膜炎症。胸腔内可有液体积聚(渗出性胸膜炎)或无液体积聚(干性胸膜炎)。炎症消退后,胸膜可恢复至正常,或发生两层胸膜相互粘连。由多种病因引起,如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肺栓塞等。

病因老年人胸腔积液与胸膜炎的病因十分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1.漏出性

常见于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等;肝肾疾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时。

2.渗出性

常见于感染性炎症,如结核、病毒、化脓性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恶性肿瘤,包括原发肺癌、肺转移癌、淋巴癌及胸膜间皮瘤等;变态反应性炎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化学性炎症,如尿毒症等。

3.血性

常见于恶性肿瘤、肺梗死、外伤等。

临床表现老年胸腔积液与胸膜炎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原发疾病征象,二是积液压迫征象。

压迫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胸水生成的速度、积液量的多少及基础肺功能状态。积液量0.5,则诊断为血胸。白细胞计数在(0.5~2.5)×109/L者,一般为结核性或肿瘤性胸液;>10×109/L者,常为化脓性感染的特征。

(3)生化分析 漏出液蛋白定量L,以白蛋白为主,黏蛋白定性试验阴性反应;渗出液含蛋白较多(>30g/L),且多为浆液黏蛋白,故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根据胸液和血液中总蛋白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比较,能较好地区分出漏出液和渗出液:①胸液蛋白与血清蛋白之比>0.5;②胸液LDH>200U/L;③胸液LDH与血清LDH活性之比>0.6。

(4)酶活性测定 ①腺苷脱氨酶(ADA),界限为45U/L。>45U/L有助于感染性胸腔积液,尤其是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肿瘤(淋巴瘤除外)时此值降低。②LDH及其同工酶,胸液中LDH含量及其与血清中含量的比值对于鉴别胸液的性质有一定的价值。化脓性胸腔积液中LDH可>1000U/L,均值可达正常血清的30倍,癌性胸液LDH总活性约为自身血清LDH活性的3.5倍。③淀粉酶,胸液淀粉酶升高常见于急性胰腺炎、胰腺创伤及胰腺肿瘤。食管破裂引起的胸液唾液淀粉酶升高,偶也可见于支气管癌或其他恶性病。④溶菌酶(LZM),胸液LZML者提示可能为恶心,>80g/L者提示可能为结核性。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结核性胸液中ACE(pACE)及血清中ACE(sACE)均有增高。pACE>30U,pACE/sACE>1时,提示结核性胸液;pACE1,提示恶性胸腔积液。CEA作为肿瘤辅助诊断,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均有一定的价值。②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核性胸液中T淋巴细胞含量,CD3、CD4细胞百分数和绝对数明显高于外周血,而恶性胸液中CD3、CD4及CD8的绝对值和CD8的百分数显著低于外周血。③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核酸探针技术,可用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胸腔积液的诊断。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的监测,有助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④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角蛋白是最常用的上皮性肿瘤标志物之一,可出现在鳞癌和腺癌中,其对胸液癌细胞的诊断率为40%~67%。

(6)细菌学检查 渗出性胸液离心后,行革兰染色或抗酸染色及病原体培养分离,可确定病因诊断。在结核性和真菌性胸腔积液中,大量胸腔积液浓缩后培养可提高阳性率。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大量胸液离心后培养,阳性率为25%。

(7)细胞学检查 胸液中找到恶性细胞有助于肿瘤的诊断。恶性胸液癌细胞检查阳性率一般可达50%~60%,胸液中出现的恶心细胞以肺腺癌细胞最为常见,次为乳腺癌,第三是淋巴瘤及白血病浸润。66.7%以上患者胸液中可找到恶性细胞。

2.经皮针刺胸膜活检术

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尤其是渗出性胸液,是胸膜活检的指征。

3.胸腔镜检查

本方法是诊断胸膜腔疾病最直接、准确、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侵入性手术。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和慢性持续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是胸腔镜检查的主要指征。

五、诊断确定有无胸腔积液。根据病史、体征,结合X线和超声检查进行诊断。

六、治疗1.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恶性胸腔积液增长迅速,常引起压迫性肺不张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纵隔移位及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影响呼吸循环功能,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所以,在全身治疗的同时应给予积极的胸腔局部治疗。局部治疗主要包括3个方面:

(1)胸腔抽液与闭式引流 大多数患者单纯抽液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一次大量抽液后肺功能改善并不明显,如抽液量过大或过快,还可能引起纵隔摆动和肺复张后肺水肿而危及生命。此外,反复抽液由于蛋白的大量丢失而加重患者消耗。闭式引流(最好用套式穿刺针导入硅胶管)可以少量缓慢排液或间歇少量排液比较安全,引流排液比较彻底,可望较好地改善压迫症状,使胸腔局部化疗药物能达到有效浓度,结合负压吸引可使胸膜粘连更趋完善,其疗效优于单纯抽液。

(2)胸腔局部化疗 注药前应尽量排尽胸液或闭式引流,待胸液大部分排出后注入药物,然后夹管,24~48小时后拔管。化疗药物可根据癌细胞类型选择,常用的有顺铂(DDP)、丝裂霉素C(MMC)、多柔比星(阿霉素)、氟尿嘧啶。若3次仍无效应考虑换药或多种联用。局部还可以采用免疫调节剂,常用的药物有短小棒状杆菌(CP)。

(3)胸膜粘连术 胸液复长迅速,或局部化疗效果欠佳,或全身化疗骨髓抑制明显而难以同时局部化疗者,可以考虑行胸膜粘连术。一般注药后24~36小时引流液开始逐渐减少,于第4天左右胸液消退,粘连术的有效率为50%~70%。

2.结核性胸膜炎

治疗原则为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加上胸腔穿刺抽液。抽液宜分次进行,尽量抽尽胸液,残留积液易导致胸膜肥厚粘连或形成包裹性积液。关于皮质激素的使用问题素有争论,多数学者主张治疗1周后仍有发热者应加用泼尼松,退热后即减量,总疗程为1个月。胸腔局部一般不宜注射抗结核药,它可能促使形成包裹性积液。

3.病毒性胸膜炎

它通常是少量的自限性积液,无需抽液。若系中多量积液,则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行胸腔抽液以缓解压迫症状。

4.包裹性胸腔积液

小的包裹性积液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较大的或多发的包裹性积液,可以在CT或超声指导下采用套式穿刺针导入引流管,负压吸引有助于积液腔闭合和肺复张。

5.漏出性胸腔积液

它的关键在于原发病治疗,少量积液者在原发病改善后将自行消失;中多量积液影响呼吸。循环功能时应适度抽液以缓解压迫症状。

6.脓胸和类肺炎胸腔积液

可用2%~4%苏打液冲洗胸腔后注入敏感抗生素。根据积液复长情况多次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