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加环素(tigecycline)化学名为(4S,4aS,5aR,12aS)-9-(2-叔丁基氨基乙酰氨基)-4,7-双二甲氨基-1,4,4a,5,5a,6,11,12a-八氢-3,10,12,12a-四羟基-1,11-二氧代-2-并四苯甲酰胺,分子式为C29H39N5O8,分子量为585.64900,密度为1.455 g/cm3,沸点为890.922ºC at 760 mmHg,闪点为492.612ºC,折射率为1.675,蒸汽压:0mmHg at 25°C。
化合物简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替加环素
英文名称:tigecycline
英文别名:Tegecycline;9-t-Butylglycylamido-minocycline hydrate;Tygacil;Tigercycline;TIGECYCLINE GLYCYLCYCLINE;
CAS号:220620-09-7
分子式:C29H39N5O8
分子量:585.64900
结构式:
精确质量:585.28000
PSA:205.76000
LogP:1.677401
分子结构数据1、 摩尔折射率:151.25
2、 摩尔体积(m/mol):402.5
3、 等张比容(90.2K):1203.9
4、 表面张力(dyne/cm):80.0
5、 介电常数(F/m):
6、 偶极距(D):
7、 极化率(10cm):59.962
物化性质密度:1.455 g/cm3
沸点:890.922ºC at 760 mmHg
闪点:492.612ºC
折射率:1.675
蒸汽压:0mmHg at 25°C1
用途替加环素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活性的静脉注射用抗生素,对有抗药性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活性,是甘氨酰四环素类中的首个药品。1
化合物相关药品简介药品名称:【通用名称】 注射用替加环素
【英文名称】 Tigecycline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 Zhu She Yong Ti Jia Huan Su 3
警示语:在Ⅲ、Ⅳ期临床试验中观察到,使用替加环素治疗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增加。增加的原因尚未明确,但在治疗选择时应考虑全因死亡率的增加。
已有替加环素的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的报告,并且可能威胁生命。对四环素过敏的患者使用时应慎用。
已有使用替加环素后出现肝功能絮乱和肝衰竭的报告。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使用替加环素后观察到较低治愈率和更高死亡率。
已有使用替加环素后出现胰腺炎,包括死亡的报告。如果使用替加环素后怀疑引起胰腺炎,应考虑停止给予替加环素。
给予怀孕妇女替加环素可能会导致胎儿受损。
在牙齿发育阶段,替加环素的使用可能导致永久性牙齿变色。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当出现腹泻应进行评估。3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替加环素。
化学名称:(4S,4aS,5aR,12aS)-9-(2-叔丁基氨基乙酰氨基)-4,7-双二甲氨基-1,4,4a,5,5a,6,11,12a-八氢-3,10,12,12a-四羟基-1,11-二氧代-2-并四苯甲酰胺
分子式:C29H39N5O8
分子量:585.65
辅 料:乳糖、盐酸3
所属类别:化药及生物制品 >> 抗微生物药 >> 抗细菌药 >> 抗生素类 3
性状:本品为橙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3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18岁以上患者在下列情况下由特定细菌的敏感菌株所致感染的治疗:
复杂性腹腔内感染:由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仅限于万古霉素敏感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菌株和甲氧西林耐药菌株)、咽峡炎链球菌族(包括咽峡炎链球菌、中间链球菌和星座链球菌)、脆弱拟杆菌、多形拟杆菌、单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微小消化链球菌所致者。
复杂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由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万古霉素敏感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和耐药株)、无乳链球菌、咽峡炎链球菌属(包括咽峡炎链球菌、中间链球菌和星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阴沟肠杆菌、肺炎杆菌和脆弱拟杆菌所致者。
社区获得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青霉素敏感株),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阴性株)和嗜肺性军团病杆菌等所致,包括并发菌血症。
为了分离、鉴定病原菌并明确其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应该留取合适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在尚未获知这些试验结果之前,可采用本品作为经验性单药治疗。
为了减少耐药细菌的出现并维持本品及其他抗菌药物的有效性,本品应该仅用于治疗确诊或高度怀疑细菌所致的感染。一旦获知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应该据之选择或调整抗菌药物治疗。缺乏此类资料时,可根据当地流行病学和敏感性模式选用经验性治疗药物。
仅在已知和怀疑不宜使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时才使用本品治疗。3
用法用量:剂量和用法:
1、常规剂量
静脉滴注,推荐的给药方案为首剂100mg(2瓶),然后,每12小时50mg(1瓶)。替加环素的静脉滴注时间应该每12小时给药一次,每次约30~60min。
替加环素用于治疗复杂性腹腔内感染的推荐疗程为5~14天。治疗疗程应该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部位、患者的临床和细菌学进展情况而定。
2、肝功能不全患者
轻至中度肝功能损害(Child Pugh 分级A 和B级)患者无需调整剂量。根据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Child Pugh 分级C级)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替加环素的剂量应调整为100mg(2瓶),然后每12小时25mg(半瓶)。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Child Pugh 分级C级)应谨慎用药并监测治疗反应。
3、肾功能不全患者或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
肾功能不全或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4、本品在18岁以上患者中无需根据年龄、性别或种族调整剂量。
药物配制与处理:
本品每瓶应该以5.3ml 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或者乳酸林格氏注射液进行溶解,配制的替加环素溶液浓度为10 mg/ml(注:每瓶超量6%,因此5 ml的配制溶液相当于50mg药物。)。轻晃药瓶直至药物溶解。从药瓶中抽取5 ml溶液加入含100 ml液体的静脉输液袋中或其他合适的输液容器(如玻璃瓶)中(100mg剂量配制2瓶,50mg剂量配制1瓶)。静脉输液袋或其他合适的输液容器(如玻璃瓶)中药物的最高浓度应为1 mg/ml。配制的溶液颜色应呈黄色至橙色。如果不是,则不应使用,应将此溶液丢弃。
在给药之前应该对药物制剂进行肉眼可见的颗粒和变色(如绿色或黑色)检查。注射用替加环素复溶后形成的溶液可在室温下贮藏达24小时(包括在本品小瓶包装中贮藏达6小时后在静脉输液袋袋中贮藏可达18小时)。此外,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复溶后应立即转移至静脉输液袋或其他合适的输液容器(如玻璃瓶),在2~8℃冷藏条件下可贮藏48小时。
本品可通过专用输液管或Y型管静脉给药。如果同一输液管连续用于输注多种药物,应该在输注本品前后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USP)冲洗管线。经共用管线给药应该使用与替加环素及其它任何药物相容的注射溶液。
相容性:
相容的静脉输注溶液包括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乳酸林格氏注射液(USP)。
当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通过Y型管给药时,本品与下列药物或稀释液相容:阿米卡星、多巴酚丁胺、盐酸多巴胺、庆大霉素、氟哌啶醇、乳酸林格氏溶液、盐酸利多卡因、甲氧氯普胺、吗啡、去甲肾上腺素、哌拉西林/三唑巴坦(EDTA制剂)、氯化钾、异丙酚、盐酸雷尼替丁、茶碱和妥布霉素。
不相容性:
下列药物不应通过同一Y型管与替加环素同时给药: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地西泮、艾美拉唑和奥美拉唑。3
不良反应:文献资料介绍的注射用替加环素的不良反应如下:
1、临床试验经验
由于临床研究是在各种条件下进行的,一种药物临床研究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能直接与另一种药物临床研究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而且也不能反映实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多个临床研究中,共有2514例患者接受了替加环素治疗,其中7%患者因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而中止替加环素治疗,而所有对照组患者中6%因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
下表所列为到疗效检验访视为止,治疗中出现的发生率≥2%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到疗效检验访视为止,临床研究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
对全部13个设有对照组的III期和IV期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接受替加环素治疗的患者死亡率为4.0%(150/3788),接受对照抗生素的死亡率为3.0%(110/3646)。在对这些研究的汇总分析中,基于按研究权重分层的随机效应模型,替加环素和对照药物之间校正后的全因死亡率风险差异为0.6%(95% CI 0.1,1.2)(见下表)。导致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未明,一般而言,死亡是感染或基础疾病的恶化或并发症的结果。
各种感染类型下结果为死亡的患者人数
注:临床试验包括300、305、900(cSSSI),301、306、315、316、400(cIAI ),308和313(CAP),311(HAP),307[在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或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感染患者中进行的革兰氏阳性耐药菌试验]和319(伴或不伴骨髓炎的糖尿病足感染)。
在对照临床研究中,替加环素治疗组患者感染相关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分别为7%和6%。替加环素治疗组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分别为2%和1%。因为治疗组间此亚组患者存在基线差异,所以结果与治疗的关系不能明确。
治疗中出现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通常发生于治疗的第1~2天。大多数与替加环素和对照药物相关的恶心及呕吐的严重程度为轻至中度。替加环素治疗组患者恶心的发生率为26%(轻度占17%,中度占8%,重度占1%),呕吐的发生率为18%(轻度占11%,中度占6%,重度占1%)。
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cSSSI)患者中,替加环素治疗组和万古霉素/氨曲南治疗组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35%和9%,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4%。复杂性腹腔内感染(cIAI)患者中,替加环素治疗组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组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25%和21%,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15%。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CABP)患者中,替加环素治疗组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组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24%和8%,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6%和6%。
替加环素治疗组与中止治疗相关的最常见原因为恶心(1%)和呕吐(1%)。对照组与中止治疗相关的最常见不良事件为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