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裂口鲨目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裂口鲨目属于软骨鱼类,生活在距今约4亿年前,是最古老的鲨鱼。,已灭绝。裂口鲨目的结构代表了软骨鱼类中原始的模式,接近于软骨鱼类进化系统主干线的基点,后期的鲨类就是从这里出发沿着各自的进化方向发展的。化石见于北美和欧洲的上泥盆统。

基本信息裂口鲨目是最原始的软骨鱼类,是祖先型的鲨类。裂口鲨目的上颌骨由两个关节连接在颅骨上,一个是眶后关节,紧挨在眼眶后面;另一个则位于头骨后部,在这里颅骨与舌颌骨背部的连接杆相连。这样的上颌与颅骨的连接方式叫做双连接,是相当原始的连接方式。裂口鲨目的口是直裂缝的,牙齿中间有一个高齿尖,其两侧各有一个低齿尖,许多古老的软骨鱼类的牙齿都是这样的结构。1

存活年代生活在4亿年前的中泥盆世—早二叠世。已经灭绝。1

生活习性裂口鲨目的颚骨关节比现今的鲨鱼较为脆弱,但有更为强壮的颚骨肌肉。它有长及流线形的身体,深叉形的尾巴,可见它们是游泳能手。其牙齿有很多尖峰及边缘光滑,适合咬住(非撕开)猎物。裂口鲨目有可能是以尾巴包围猎物,并将整个吞下。它的口是在头部的正中央位置。1

发展进化裂口鲨目的结构在许多方面都代表了软骨鱼类中原始的模式,可以认为它接近于软骨鱼类进化系统主干线的基点,后期的鲨类可能就是从这里出发沿着各自的进化方向发展出来的,它们包括肋刺鲨目、弓鲛目、异齿鲨目、六鳃鲨目、鼠鲨目和鳐目。这几个目组成了软骨鱼类中最繁盛的一大类群:板鳃亚纲。另外一个种类不多、生活在深海中的软骨鱼类群,因其独特的自接型颅骨-颌骨连接方式而组成了软骨鱼类中的一个单独的类群:全头亚纲。银鲛是全头亚纲的代表,其进化历史可以追溯到侏罗纪早期。

在古生代晚期的地层里还发现有数量极多的适于研磨的齿板,统称为缓齿鲨类,其亲缘关系尚不能确定。2

化石研究裂口鲨类化石是最早出现的鲨类化石。其化石发现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古生代地层中。它们的最完整的化石发现于美国伊利湖南岸晚泥盆世的格利夫兰黑色页岩中。根据出土的化石标本,裂口鲨体长约42~200cm。体形如现代鲨鱼。双接型颌骨、鳍基较宽、牙齿主尖高侧尖低,背刺前长有2个背鳍,歪形尾(但上、下叶颇相称,似正型),尾形对称但骨骼不对称,偶鳍发育,但胸鳍更大,臀鳍似缺失,但在接近尾鳍处却附加一对小的水平鳍,好象出现了第三对偶鳍。背鳍和偶鳍的基部相当宽阔。头部的背后还附加一块骨片,好似另一个背鳍。鳃裂可能有6对。吻部突出不显著,故鼻孔紧靠前腹侧缘。眼侧位并略偏向腹面。体披木盾鳞。头骨有些骨化,双接式。脊索终生保存,无椎体,但髓弧已有发育。牙齿呈磨平状,具高耸的中尖及两侧低矮而对称的一或二侧尖。

另外,我国云南沾益石炭纪地层中发现过裂口鲨的牙齿化石,昆明晚三叠纪地层中发现过弓鲛的被刺化石。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屈明 - 副研究员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