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固溶体分解结构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固溶体分解结构又称出溶结构。某些晶体化学性质相近的矿物,在高温时可以均匀地混溶在一起,形成固溶体。当温度下降到分解点时,固溶体发生不混溶而分解,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连晶。这种连晶结构,称为固溶体分解结构。

简介固溶体分解结构是由固溶体分解而成的各种结构,这些结构在熔浆和各种气水热液矿石中比较发育。自然金属、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硫盐矿物等均能形成各种固溶体矿物。1

主要类型若干不透明矿物,当温度下降较快时,常分解成排列不规则的乳浊状分散,称乳浊状结构。当温度缓慢下降时,乳浊物则沿主矿物较薄弱的部位(解理、裂隙、双晶面等)聚集成定向的排列,使乳浊体逐渐联结成格状(格状结构),叶片状(叶片状结构)等。温度以极慢的速度下降时,分解物可能分泌到主矿物颗粒的边缘,形成结状结构、粒状结构等。1

主要标志确定固溶体分解结构的主要标志是:两种矿物接触边界平直,无溶蚀现象;如果是格状结构,则在格子的交叉处无膨大现象,而有收缩现象。通过固溶体分解结构,可以研究冷却的速率。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郝庆菊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