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最小作用原理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在物理学里,最小作用原理,最小作用量原理(英语:least action principle),或更精确地,平稳作用量原理(英语:stationary action principle),是一种变分原理,当应用于一个机械系统的作用量时,可以得到此机械系统的运动方程。这原理的研究引导出经典力学的拉格朗日表述和哈密顿表述的发展。卡尔·雅可比特称最小作用量原理为分析力学之母[1]。

在现代物理学里,这原理非常重要,在相对论、量子力学、量子场论里,都有广泛的用途。在现代数学里,这原理是莫尔斯理论的研究焦点。本篇文章主要是在阐述最小作用量原理的历史发展。关于数学描述、推导和实用方法,请参阅条目作用量。最小作用量原理有很多种例子,主要的例子是莫佩尔蒂原理(Maupertuis' principle)和哈密顿原理。

在最小作用量原理之前,有很多类似的点子出现于测量学和光学。古埃及的拉绳测量者(rope stretcher)在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时,会将固定于这两点的绳索拉紧,这样,可以使间隔距离减少至最低值[2]。托勒密在他的著作《地理学指南》(Geographia)第一册第二章里强调,测量者必须对于直线路线的误差做出适当的修正。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反射光学》(Catoptrica)里表明,将光线照射于镜子,则光线的反射路径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稍后,亚历山大的希罗证明这路径的长度是最短的[3]。

费马的表述1662年,皮埃尔·德·费马提出费马原理,又称为“最短时间原理”:光线移动的路径是需时最少的路径。1

费马原理更正确的版本应是“平稳时间原理”。对于某些状况,光线移动的路径所需的时间可能不是最小值,而是最大值,或甚至是拐值。例如,对于平面镜,任意两点的反射路径光程是最小值;对于半椭圆形镜子,其两个焦点的光线反射路径不是唯一的,光程都一样,是最大值,也是最小值;对于半圆形镜子,其两个端点Q、P的反射路径光程是最大值;又如最右图所示,对于由四分之一圆形镜与平面镜组合而成的镜子,同样这两个点Q、P的反射路径的光程是拐值。

假设,介质1、介质2的折射率分别为,光线从介质1在点O移动进入介质2,则斯涅尔定律以方程表达为

其中,为入射角,为折射角。

从费马原理,可以推导出斯涅尔定律。通过设定光程对于时间的导数为零,可以找到“平稳路径”,这就是光线移动的路径。光线在介质1与介质2的速度分别为

其中,是真空光速。

由于介质会减缓光线的速度,折射率都大于

如右图所示,从点Q到点P的移动时间

根据费马原理,光线移动的路径是所需时间为极值的路径,取移动时间对变数的导数,设定其为零:

由图中的边角关系,可以得到移动速度与折射角的关系式:

将移动速度与折射率的关系式代入,就会得到斯涅尔定律:

费马原理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假若介质的密度越小,光线的移动速度越快,则费马原理是正确的;但是,艾萨克·牛顿和勒内·笛卡儿都认为介质的密度越大,光线的移动速度就越快。1802年,托马斯·杨做实验发现,当光波从较低密度介质移动进入较高密度介质之后,光波的波长会变短,他因此推论光波的运动速度会降低。23

莫佩尔蒂的表述最小作用量原理应用于作用量的最初始表述,时常归功于皮埃尔·莫佩尔蒂。于1744年和1746年,他写出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论文。但是,史学专家指出,这优先声明并不明确。莱昂哈德·欧拉在他的1744年论文里就已谈到这原理。还有一些考据显示出,在1705年,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就已经发现这原理了。

莫佩尔蒂发表的最小作用量原理阐明,对于所有的自然现象,作用量趋向于最小值。他定义一个运动中的物体的作用量为,物体质量、移动速度与移动距离的乘积:

莫佩尔蒂又从宇宙论的观点来论述,最小作用量好像是一种经济原理。在经济学里,大概就是精省资源的意思。这论述的瑕疵是,并没有任何理由,能够解释,为什么作用量趋向最小值,而不是最大值。假若,我们解释最小作用量为大自然的精省资源,那么,我们又怎样解释最大作用量呢?

折射理论于1744年,在巴黎科学院发表的一篇论文《几种以前互不相容的自然定律的合一论》中,莫佩尔蒂提出,光折射的路径,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是作用量的最小值。按照这论点,如前图,假设光线从折射率为的介质1折射于折射率为介质2,则作用量为

其中,是光线的质量。虽然光线并没有质量,这变量对于结果没有任何影响,可以被忽略。

取作用量对于变数{\displaystyle x}的导数,设定为零,经过一些运算,可以得到

请注意,这结果与牛顿的光粒子理论相符合;但是,与费马得到的结果南辕北辙,大不相同。4

非弹性碰撞1747年,莫佩尔蒂在伯林科学院(Academy of Berlin)发表了论文《运动与静止定律》。在这篇论文里,他将碰撞分为两种,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弹性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非弹性碰撞只遵守动量守恒。莫佩尔蒂可以将最小作用量原理应用于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正确地计算出碰撞后的物体的速度。

思考一个一维非弹性碰撞,假设两个质量分别为的物体O1和物体O2,分别以初始速度朝着同一方向移动,而且,,物体O1紧追着物体O2。当两物体发生非弹性碰撞后,结合成为物体O3,以终结速度移动。从固定于物体O3的参考系观察,物体O1和物体O2的速度分别为。所以,作用量为

其中,是时间。

取作用量对于变数的导数,设定为零,经过一些运算,可以得到

所以,最终速度为

请注意,按照这种设定参考系的方法,前面折射问题的光折射作用量应该是

还有,前面光折射作用量的距离参数是任意值,但是,非弹性碰撞作用量的碰撞前距离参数与碰撞后距离参数被设定为相等。

由于这些不一致之处,促使恩斯特·马赫严厉批评,莫佩尔蒂的最小作用量原理只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勉强地被用来解释各种不同的物理现象。2

参阅变分法

活力 (物理)(vis viva)

高斯最小约束原理(Gauss' principle of least constraint)

赫兹最小曲率原理(Hertz's principle of least curvature)

雅可比原理(Jacobi's principle)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海侠 - 副教授 - 南京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