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最佳值,或帕雷托最优、**帕雷托最适,也称为帕雷托效率**,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博弈论、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帕雷托改善。社会资源的使用达到最有效率的程度,即社会资源最佳配置所实现的值。这种最佳状态的概念是意大利经济学家V.帕累托首先提出来的,因此被称作帕累托最佳值。它是在序数效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一般均衡理论。在具体分析方法上,可以借助于帕累托最佳值的概念,对防治环境污染、改进生态平衡的方案和措施进行经济可行性研究,作出合理选择。
简介帕雷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给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如果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雷托改善。帕雷托最优的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雷托改善的状态;换句话说,不可能在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的情况下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
需要指出的是,帕雷托最优只是各种理想态标准中的“最低标准”。也就是说,一种状态如果尚未达到帕雷托最优,那么它一定是不理想的,因为还存在改进的余地,可以在不损害任何人的前提下使某一些人的福利得到提高。但是一种达到了帕雷托最优的状态并不一定真的很“理想”。比如说,假设一个社会里只有一个百万富翁和一个快饿死的乞丐,如果这个百万富翁拿出自己财富的万分之一,就可以使后者免于死亡。但是因为这样无偿的财富转移损害了富翁的福利(假设这个乞丐没有什么可以用于回报富翁的资源或服务),所以进行这种财富转移并不是帕雷托改进,而这个只有一个百万富翁和一个饿死乞丐的社会可以被认为是帕雷托最优的。(这里可以与古典功利主义的标准做一比较。按功利主义的标准,理想的状态是使人们的福利的总和最大化的状态。如果一个富翁损失很少的福利,却能够极大地增加乞丐的福利,使其免于死亡,那么社会的福利总和就增加了,所以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这样的财富转移是一种改善,而最初的极端不平等状态则是不理想的,因为它的福利总和较低。可以看到,帕雷托改进要求在提高某些人福利的时候不能减少任何一个人的福利,而功利主义则允许为了提高福利总和而减少一些人的福利。)1
相关理论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市场是完备的和充分竞争的,市场交换的结果一定是帕雷托最优的,并且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交换最优: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生产最优: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是相同的,且两个生产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产品混合最优: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MRT)相同。
如果一个经济体不是帕雷托最优,则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好的情形。普遍认为这样低效的产出的情况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雷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体和政治方针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但是,如同上面指出的,一个帕雷托最优的经济系统只是在“最低”的意义上是“理想”的,并不能保证其中没有贫困或严重的贫富差距。
帕雷托最优是以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帕雷托在他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概念。
另外,著名的帕雷托法则,则是由约瑟夫·朱兰根据维弗雷多·帕雷托本人当年对意大利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产的观察而得推论出来的。2
应用按照帕累托最佳值的概念,当生产资源在各部门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资源配置的进一步改变已经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一人的处境变坏的情况下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更好时,这种资源配置使得社会经济福利达到极大值。但事实上,在一种变革中,一部分人受益难免不使另外的人受损。因此,政府可运用适当政策使受损者得到补偿,即对受益者征收特别税,对受害者支付补偿金,使受害者保持原来的福利状况。如果补偿后还有剩余,则意味着增加了社会福利。
研究帕累托最佳值的目的在于提高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人类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而地球上用来满足需求的资源,包括生态资源,则是有限的。只有合理利用和分配资源,使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的配置达到最优状态时,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必须在这一过程中作出选择,这是研究帕累托最佳值的出发点。
维持生态环境质量如同生产商品一样,社会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资源。如何在现有技术与经济条件下,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达到经济上最佳的生态平衡状态,是帕累托最佳值的概念在生态经济研究中的应用。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孙和军 - 副教授 - 南京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