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注射用替考拉宁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注射用替考拉宁,本品可用于治疗各种严重的革兰阳性菌感染,包括不能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其他抗生素者。本品可用于不能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或用上述抗生素治疗失败的严重葡萄球菌感染,或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葡萄球菌感染。已证明替考拉宁对下列感染有效: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及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在骨科手术具有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时,本品也可作预防用。

成份化学名称:替考拉宁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A2-2,C88H97Cl2N9O33
辅料:氯化钠,注射用水

性状本品为类白色冻干块状粉物和粉末。

适应症本品可用于治疗各种严重的革兰阳性菌感染,包括不能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其他抗生素者。本品可用于不能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或用上述抗生素治疗失败的严重葡萄球菌感染,或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葡萄球菌感染。已证明替考拉宁对下列感染有效: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及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在骨科手术具有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时,本品也可作预防用。

规格替考拉宁200mg
每包装含一小瓶200mg替考拉宁和一安瓿注射用水。

用法用量本品既可以静脉注射也可以肌肉注射。可以快速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为3~5分钟之间,或缓慢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一般每日给药一次,但第一天可以给药两次。对敏感菌所致感染的大多数病人,给药后48~72小时会出现疗效反应,疗程长短则依据感染的类型、严重程度和病人的临床反应而定。心内膜炎和骨髓炎的疗程则推荐为3周或更长时间。
描述:
本品每盒含有一小瓶替考拉宁和一安瓿适量注射用水。本品每瓶稍微过量,因此,按下述方法配制溶液时,用注射器抽取全部溶液则可获得剂量为200mg或400mg的替考拉宁(基于药瓶的标示量)。瓶中不含任何防腐剂。
配置方法
1.含替考拉宁的小瓶

2.含无菌注射用水的安瓿

3.用注射器从安瓿中抽取全部注射用水

4.轻轻向上推盖,就可取下彩色塑料瓶盖

5.慢慢将全部注射用水沿瓶壁注入小瓶中,大约有0.2ml水将会留在注射器中。

6.用双手轻轻滚动小瓶直至药粉完全溶解。注意避免产生泡沫。要保证所有药粉,特别是瓶塞附近的药粉都完全溶解。

7.慢慢从小瓶中抽出替考拉宁溶液,为了吸取更多的溶液,要将注射针头插在瓶塞中央。

8.如此细心制备的替考拉宁注射液浓度应为100mg/1.5ml。振摇会产生泡沫,以至不能获得足够的药液,然而如果替考拉宁完全溶解,泡沫不会改变100mg/1.5ml的药液浓度。如果出现泡沫,可将溶液静置15分钟,待其消泡。非常重要的是要正确的配制溶液,并用注射器小心抽出;配制不小心将会导致给药剂量低于50%。

9.配置好的溶液为pH7.5的等渗液。
10.配置好的溶液可直接注射。也可用下述溶剂稀释药粉:
·0.9%氯化钠注射液
·复方乳酸钠溶液(林格氏-乳酸溶液,哈特曼氏溶液)
·5%葡萄糖溶液
·0.18%氯化钠和4%葡萄糖注射液
·含1.36%或3.86%葡萄糖的腹膜透析液
替考拉宁和氨基糖苷类两种溶液直接混合是不相容的,因此注射前不能混合。
11.制备好的本品溶液在4℃条件下保存。贮存时间如果超过24小时,建议不要再使用。
监测替考拉宁血药浓度可使治疗更完善。治疗严重感染时,本品血药浓度不应小于10mg/L。
目前可用的检测方法是微生物学方法和HPLC分析。
治疗剂量:
肾功能正常的成人和老年人:
-骨科手术预防感染 麻醉诱导期单剂量静脉注射400mg。
-中度感染: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
★负荷量: 第一天只一次静脉注射剂量400mg
★维持量: 静脉或肌肉注射200mg,每日一次
★严重感染: 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
★负荷量: 头三剂静脉注射400mg,每12小时给药一次
★维持量: 静脉或肌肉注射400mg,每日一次
某些临床情况,如严重烧伤感染或金葡菌心内膜炎病人,替考拉宁维持量可能需要达到12mg/kg。
肾功能不全的成人和老年人:
肾功能受损患者,前三天仍然按常规剂量,第四天开始根据血药浓度的测定结果调节治疗用量。
疗程第4天的用量:
-轻度肾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在40~60ml/min之间,本品剂量减半,方法是或按常规剂量,每隔一天一次;或剂量减半,每天一次。
-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少于40ml/min,或血液透析者,本品剂量应为常规剂量的三分之一,或按常规剂量给药,每三天一次;或按常规剂量三分之一给药,每天一次。本品不能被血透清除。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引起的腹膜炎:
400mg第一次负荷剂量静脉给药,然后推荐在第一周中每袋透析液内按20mg/l的剂量加入本品,在第二周中于交替的透析液袋中按20mg/l的剂量给药,在第三周中仅在夜间的透析液袋内按20mg/l的剂量给药。
**备注:**本品200mg及400mg标准剂量分别相当于3mg/kg及6mg/kg平均剂量,如病人体重超过85kg建议用相同治疗方案按公斤体重给药:中度感染为3mg/kg,严重感染为6mg/kg。

不良反应人们对他格适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一般轻微且短暂,很少需要中断治疗,严重不良反应罕见,已报道主要有以下不良反应:
局部反应:红斑、局部疼痛、血栓性静脉炎,可能会引起肌肉注射部位脓肿。
变态反应:皮疹、瘙痒、发热、僵直、支气管痉挛、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极少报告发生剥脱性皮炎,中毒性表皮溶解坏死、多形性红斑,包括Stevents-Johnson综合症。
另外,罕有报道在先前无替考拉宁暴露史者输注时可发生输液相关事件,如红斑或上身潮红。这类事件在降低输液速率和/或降低药物浓度后,重新与药物接触时没有再出现。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
血液学:罕见可逆的粒细胞缺乏、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
肝功能:血清转氨酶和/或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肾功能:血清肌酐升高,肾衰。
中枢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心室内注射时癫痫发作。
听觉及前庭功能:听力丧失,耳鸣和前庭功能紊乱。
其他:二重感染(不敏感菌生长过度)。

禁忌对替考拉宁有过敏史者不可使用本品。

注意事项他格适与万古霉素可能有交叉过敏反应,故对万古霉素过敏者慎用。但用万古霉素曾发生"红人综合征"者非本品禁忌证。
以前曾报告过用替考拉宁引起血小板减少,特别是那些投药高于常规用药量者建议治疗期间进行血液检查两次,并进行肝功能和肾功能的检测。
曾有替考拉宁关于听力、血液学、肝和肾毒性方面的报告。应当对听力、血液学、肝和肾功能进行检测,特别是肾功能不全,接受长期治疗的,以及用本品期间同时和相继使用可能有听神经毒性和/或肾毒性的其他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二性霉素B,环孢菌素,顺铂,呋塞米和依他尼酸。
然而,上述药物与本品联合应用时,并未证实有协同毒性。
肾功能受损者应调整剂量(参见剂量)。
使用替考拉宁,特别是长期使用,在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导致不敏感菌的过度生长。再三考虑患者病情的需要是很必要的。如果在治疗期间发生二重感染,应进行适当的调整。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虽然动物生殖实验并未显示本品有致畸作用。除非医生认为虽有危险仍非用不可,本品不应用于已确证妊娠或可能妊娠的妇女。
目前尚无资料证实本品由乳汁排出或进入胎盘。

儿童用药2月以上儿童革兰阳性菌感染可用替考拉宁治疗。严重感染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儿,推荐剂量为10mg/kg,前三剂负荷剂量每12小时静脉注射一次,随后剂量为10mg/kg,静脉或肌肉注射,每天一次。
对中度感染,推荐剂量为10mg/kg,前三剂负荷剂量每12小时静脉注射一次,随后维持剂量为6mg/kg,静脉或肌肉注射,每天一次。
小于2个月的婴儿:婴儿第一天的推荐负荷剂量为16mg/kg,只用一剂,随后8mg/kg,每天一次。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老年用药除非有肾损害,否则老年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参见用法用量。

药物相互作用为了避免与其它任何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请告知您的医师现行的任何治疗。由于存在加重不良反应的潜在可能,对正在接受肾毒性或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B、环孢菌素、呋塞米)治疗的患者,应小心使用替考拉宁。

药物过量药物过量的治疗是对症治疗。有报道2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儿童(年龄分别为4岁和8岁),因用药不慎,几次过量使用本品,剂量高达100mg/kg/天,尽管替考拉宁血药浓度高达300mg/l,但未出现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值异常。
替考拉宁不能被血透清除。

药理毒理本品的活性成份是替考拉宁,一种新型糖肽类抗生素。
本品抑制细胞壁合成的途径与万古霉素一样,干扰肽聚糖中新的部分的合成过程。本品通过肽聚糖亚单位中的氨基酰-D-丙氨酰-D-丙氨酸部分结合而起效应,这种结合将正常可被细菌细胞的延长和交叉一桥酸识别的部位“隐藏”起来。
这种结合抑制两个方面:形成细胞壁链的亚单位的生长或延长,将新键连接到细胞壁的最终穿越一桥步骤。因此,细胞壁的整合和牢固遭损坏,细胞生长停止,细胞最后死亡。
抗菌谱:本品对厌氧的及需氧的革兰阳性菌均有抗菌活性。敏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对甲氧西林敏感及耐药菌),链球菌,肠球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特菌,细球菌,JK组棒状杆菌和革兰阳性厌氧菌,后者包括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和消化球菌。其活性谱范围同万古霉素相似。由于替考拉宁独特的作用机制,很少出现耐替考拉宁的菌株。所以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和氯霉素,氨基糖苷类和利福平耐药的革兰阳性菌,仍对替考拉宁敏感。

药代动力学1)吸收:替考拉宁在口服时是不会被吸收的。在肌注后的生物利用度为94%
2)分布(血清浓度):对人静注后其血清浓度显示出两相的分布(一相快速的分布紧接着是一相较慢的分布),其半衰期分别为0.3和3小时左右。该相分布跟随一个缓慢的排泄,其半衰期为70~100小时。
3)单剂量:给予健康人静注3或6mg/kg 5分钟后,其血清浓度分别为53.4和111.8mg/l。24小时后血清残留浓度分别为2.1和4.2mg/l。
4)重复剂量:给予健康者每12个小时400mg30分钟静注,连续5天后,第一次和第二次静注后的血清残留浓度平均分别为5.6±0.7mg/l和9.4±1.5mg/l。继续静注后的第12个小时的血清浓度均超过10mg/l。给予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第一次的治疗是每12个小时静注400mg;第二次静注后24小时后的残留浓度为10.8±5.7mg/l。给予健康者6次肌注,每次200mg,首三次肌注间隔12小时,随后三次为每24小时一次,最后一次肌注后的24小时,其残留浓度为6.1mg/l。
5)血清蛋白结合:与白蛋白的结合为90~95%。
6)组织扩散:在稳态期时,明显的分布量变化为0.6至1.2 l/kg。注射放射标记替考拉宁后,分布很迅速地在组织(尤其是皮肤和骨)起作用,随后在肾、支气管、肺和肾上腺达到很高的浓度。替考拉宁似乎可以进入白细胞及提高其抗菌活性。
替考拉宁不进入红细胞、脑脊液和脂肪。
单剂量给予人400mg静注后,其组织浓度为:
-松质骨:注射0.5和24小时后的浓度分别为10.8μg/g和7.1μg/g。
-密质骨:注射0.5和24小时后的浓度分别为6.1μg/g和4.9μg/g。
-发炎滑液:注射6和24小时后的浓度分别为4和1.4mg/l。
-肺组织:注射30和60分钟后的浓度分别为7.9和4.5μg/g。
-胸膜液:注射6小时后达到高峰,其平均浓度为2.8mg/l。
-腹膜液:注射的一个小时后浓度就达到27.9mg/l。
7)生物转化:无任何替考拉宁代谢产物被鉴别出来。超过80%所给予的量在16天内原型从尿液中排出。
8)排出:
-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几乎全部所给予的替考拉宁量原型从尿液中排出。最终排除半衰期为70至100小时。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替考拉宁的排除要比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慢。它存在着一个最终排除半衰期和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
-老年人:替考拉宁排除的改变只不过是和年龄相关的肾功能衰退的一种反映。

贮藏贮存于25℃以下。
配制好的他格适溶液应立即使用,未用完部分应丢弃。少数情况下配制好不能立即使用,则将配制好的他格适溶液在4℃条件下保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

包装西林瓶包装,1瓶/盒。

有效期36个月

执行标准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4025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