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抽苔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区别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以下简称全

国科技名词委) 网站(www. cnctst. gov. cn) 查询到的是“抽苔”,但在《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查到的却是“抽薹”。

具体情况如下:

全国科技名词委网站:

学科: 农学/作物形态与生理

汉语推荐使用规范名词: 抽苔

英文等价术语:bolting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抽薹:chōu∥tái 油菜、韭菜、蒜等蔬菜长出薹来。

《汉语大词典》第1版:

抽薹: 油菜、大蒜、韭菜等作物长出薹来。《新华半月刊》1959年第5期:“抓好油菜抽薹、开花、收获三大关,力争今年打响油料作物的第一炮。”

《辞海》第6版:

白菜类蔬菜: 指十字花科中的叶片薄、绿色、叶面无明显蜡粉、叶缘波状、花茎叶无叶柄而包围花茎、果实较短、种子无芥辣味的一类蔬菜。主要包括大白菜、白菜、乌塌菜和菜薹等类型。一般第一年生长叶丛或叶球等营养器官,次春抽薹开花。

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var. utlis) : 亦称“菜心”、“菜尖”。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叶宽卵圆形或椭圆形,绿或黄绿色,叶缘波状,基部具裂片或无。叶柄狭长,横切面为半月形。抽生的花茎( 即菜薹) 横切面圆形,绿或黄绿色。生长迅速,抽薹力强。食嫩薹和叶。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

菠菜(Spinacia oleracea;spinach) : 藜科菠菜属的一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主根发

达,肉质根红色,味甜可食。根群主要分布在25 ~30厘米的土壤表层。叶簇生,抽薹

前叶柄着生于短缩茎盘上,呈莲座状,深绿色。

甘蓝(Brassica oleracea;cabbage) : 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一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根为直根系,多分枝。茎在抽薹开花前为缩短茎,上面簇生许多叶片,不向内弯曲,呈莲座状,称“莲座叶”或外叶; 多数为绿色或灰绿色,少数紫红色; 近圆形或倒卵圆形。

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water bamboo) : 禾本科菰属一种。又称菰、茭菰、菰手。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茭株体内如无黑粉菌寄生时,花茎不膨大而正常抽薹开花甚至结实,这种茭株通称“雄茭”,食用价值低。

全国科技名词委网站虽未给出“抽苔”这个术语的定义,但仅从其英文等价术语为bolting这一点也可推知,所推荐的术语“抽苔”与《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抽薹”是一回事( 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汉英词典》收“抽薹”,英译为bolting)。

查《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可知,“苔”有两个读音tāi和tái: 读tāi时,指舌头表面的滑腻物质,用于“舌苔、黄苔”等词语; 读tái时,指苔藓植物门苔纲类植物,用于“苔藓、青苔”等词语。而“薹”只有一个读音tái,但含义有二: 一是指薹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二是指蒜、韭菜、油菜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从中央部分长出的长茎,用于“蒜薹、韭薹”等词语。蒜、韭菜、油菜等长出tái来,即“抽tái”,显然与苔藓无关。将“抽tái”写成“抽苔”是错误的,正确写法为“抽薹”。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可能与《简化字总表》将“台”简化为“台”有关。既然“台”简化为“台”,那么加了草字头的“台”自然要类推简化作“苔”。而“台〔台〕”属于《简化字总表》第一表,而第一表中的简化字是不能类推简化的。“薹”与“苔”并非繁简字关系,二者都是规范汉字。2013年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苔”( 一级字,序号1015)、“薹”( 二级字,序号6205) 均收,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当然,也不排除“薹”字比较生僻、笔画繁多、难于书写等原因。

结语正确使用科技术语,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术语本身有误,就会让使用者感到困惑,继而造成使用上的混乱。2014年8月22日 : 在全国的各类学术期刊中,篇名含“抽薹”的论文有441篇,含“抽苔”的论文有162篇; 关键词含“抽薹”的论文有114篇,含“抽苔”的论文有2282篇; 全文含“抽薹”的论文有6324篇,含“抽苔”的论文有4213篇。可见,“抽薹”误作“抽苔”的现象非常严重,应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