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茅尖鱼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基本资料

中文名:茅尖鱼

水温:26-28℃

硬度:软水

Ph值:弱酸性

习性:性情凶猛、不能与其他品种鱼混养

形态特征茅尖鱼原产地南美洲亚马逊河,属慈鲷科,圆筒形。体色青绿,体 侧从眼睛到尾鳍中央各有一条黑色纵带,黑带上方还有数十个圆形黑斑。头尖,背鳍矮小但较长。体长40-60cm,该鱼体格健壮,体色青绿,由头到尾鳍有黑色的横条纹,体表缀有银粒似的色斑。1

圆筒形。体色青绿,体侧从眼睛到尾鳍中央各有一条黑色纵带,黑带上方还有数十个圆形黑斑。头尖,背鳍矮小但较长。

饲养水温22-25℃,饵料有小活鱼、鱼肉、水蚯蚓等。性情凶猛,不可鱼小型鱼混养。繁殖水温27-28℃,亲鱼性成熟8个月。雌鱼色彩较深,选用平滑岩石或大理石板作产巢。雌鱼每次产卵500-600粒。在自然界主要栖息在水流湍急清澈的溪流中。不易饲养,养殖水体要求较大,否则,不易繁殖成功。

PH:7.0、H:8 、T:24c 、L:20cm 、V:125L

喜欢小鱼,卵生,适合有水草和沉木的水族箱,可以与同体形的鱼混养

雌雄鉴别雄鱼色彩较深;雌鱼体色略浅,腹部膨大。

饲养技术饲养特点

性情凶猛,不能与其他品种鱼混养。茅尖鱼的水族箱饲养水温22-25℃,水质弱酸性软水,饵料以活食为主。1

饲养方法

在饲养方面,原产地独特的水域条件使它们需要一个硬度和酸碱度较高的水质环境才能好好生活和繁殖,而在原产地以浮游生物、水草、藻类、蜗牛、小动物为主食的它们可以在水族箱里的饲养中广泛接收各种饵料。

在水族箱中饲养茅尖鱼,只要注意将水质保持较高硬度以及pH值偏高碱度,仅此而已。要营造高碱度与高硬度的水质环境,可以选择珊瑚砂作为底砂材质,这种由珊瑚或是贝壳碎片所组成的砂砾,主要的成份是碳酸钙,因此在水中可以持续地释放出增加水中碱度与硬度的离子,并且对于缓冲水质的酸化有绝佳的能力。但是,这些活泼、好动的茅尖鱼并不安份,它们极具挖掘底砂为巢穴的本领,它们会不断的用嘴衔住砂砾搬来搬去,会在水族箱底部的砂砾中挖出一个范围很大、很深的凹穴,甚至还会持续的 移动水族箱中的岩石、沉木、水草以及加热器、过滤器的相关管线等等几乎所有的造景材质,若要改善这种现象,建议饲养者可以一方面固定水族箱中的造景饰物或管线,一方面可以藉由选择性的造景或植栽来改善。

在饵料选择方面,除了喂饲活饵之外,还可以选择很多人工饵料混合喂饲。

饲料投喂

茅尖鱼的饲养,若水质处理好就已成功了一大半,剩下的主要问题就是饲料。常用的鲜活饵料有水蚯蚓、水蚤,较为价高及有催熟作用的是血虫(摇蚊幼虫)和丰年虫无节幼体及成体。比较方便的是人工饲料,有片状和颗粒状。

繁殖技术繁殖特点亲鱼8个月可达性成熟。雄鱼色彩较深;雌鱼体色略浅,腹部膨大。繁殖水温26-27℃,水质弱酸性软水。繁殖缸可用80厘米×40厘米×40厘米的水族箱,缸底放置石块,并铺底砂。亲鱼产卵结束后在旁守护,并不断地用胸鳍拂动划水,仔鱼游水后将亲鱼捞出。雌鱼每次产卵500-600粒。1

繁殖习性茅尖鱼是体外受精,卵生,繁殖习性较特殊。

1、自由选择配偶。茅尖鱼须自由选择配偶,否则会发生搏斗而咬伤身体。养殖者把性成熟的雌鱼与雄鱼选出十余条,放入一个大的水族箱中,让它们自由配对。经过数天的认识,即可发现一部分的鱼总是双双一起游动,并占据水族箱的一个地方,不让其他个体靠近他们的领域。这表明自由配对已经成功。

2、鱼卵产在石块上。茅尖鱼虽然不营巢产卵,但它们喜欢把卵产在池底或石块上。因此在繁殖缸里应预先放入光滑的石块。亲鱼选好产卵场后,以嘴把环境清干净。雌鱼即游到石块上产下一行卵(5—10粒),雄鱼跟在后面对着卵射精液,如此多次,持续数小时,产卵结束。

3、亲鱼对后代关怀备至。产卵完后,亲鱼轮流用胸鳍对卵扇水,保持足够的溶氧量。经过数昼夜的照顾,受精卵孵化成仔鱼。亲鱼会将未受精的卵都吃掉,以免该卵腐败而保持新鲜的水质。在孵卵与仔鱼期间,亲鱼的性格也变得凶猛,不许其他鱼靠近卵或仔鱼群。如养殖者手伸进繁殖缸的水中,亲鱼也会冲过来啃咬。

茅尖鱼人工繁殖比较容易。亲鱼有挖洞产卵的习惯,而且亲鱼要保护卵至鱼苗孵出为止。2

繁殖前的准备茅尖鱼

自己动手繁殖茅尖鱼趣味无穷,但操办起来也颇费事。首要的是要有一只好的鱼缸,一缸好的水,水中有个巢。

备“一间”婚房

茅尖鱼繁殖需要一只专门的鱼缸,产卵缸使用前刷净、消毒,然后放入准备好的优质水,水位只要求l/2即可,缸底放入一些光滑的石块。

备一缸好水

净水先调节好硬度和酸碱度,然后再用充气泵充气3-4天后使用。为了方便,可以用凉白开水按一定比例加入蒸馏水,再充气2-3天后使用。

繁殖方法以一雌一雄的配对方式,将两尾亲鱼置于45-70公升的水族箱中,加上打气和底板打气的过滤器,即可稳定地控制其中的水质。若是能配合饲育一些诸如红虫或赤虫(草蚊的幼虫),更可促进亲鱼的成熟和补充抱卵所需的营养。 在水族箱中放入光滑的石块,成为亲鱼清除并产卵的场所。将水族箱放置在较为僻静的地方(或是以布幔加以遮掩),就可以静待亲鱼自选配对产卵了。由于茅尖鱼须自由选择配偶。建议先将雌鱼先放入水族箱中5-7天,先行适应占领领域,再将鱼放入配对,会有较温和的配对成果。

一旦产卵后,可以将石块取出另置于浅盘或是水族箱中孵化,此时需要打气和添加一些药剂,防止受精卵受水霉菌一类的微生物侵犯而损失。在25-30℃的水温下,经过5-9天的孵化期之后,就会见到类似小“蝌蚪”一般的小生命孵化出来。

幼鱼管理小鱼刚刚孵化后不会自由的游动,并且不会自己摄取食物,其生长的营养主要靠自身带有的卵黄来维持,所以在这个阶段你根本不需要喂食。小鱼大概需要2-3天才能学会自由游动,并且已经将卵黄吸收干净,这时需要开始喂食了,最初期的食物主要以绿藻水(灰水)、煮 熟的蛋黄水和刚刚孵化的丰年虫为主。待长到7-8毫米时,可以适当加一些水蚤的幼虫了(水虫)。

小鱼长到2周时就可以喂食水虫和剁碎的虾肉了,等到小鱼长到2公分时就可以喂食红线虫(红虫、血虫)、丰年虾、剁碎的虾肉和一些人工饲料了,不过喂食红线虫和丰年虾比较好,小鱼长得快而且不爱生病。等到再大一点长到2-3公分时(4-5周),小鱼就可以可以喂人工汉堡、红虫、丰年虾、剁碎的活饵。

小鱼长到2-3个月,基本可以摄食所有的食物了,这时应注意保证小鱼营养的均衡,建议增加一些不含色素的人工饲料。要注意及时清理鱼缸中的粪便,保证水质的良好并且要减少鱼缸中的饲养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