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叶菜类蔬菜栽培技术(四)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26.菜用黄麻有哪些特点?菜用黄麻的植物学特征及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什么? 菜用黄麻又名叶用黄麻、埃及野菜等,为椴树科黄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菜用黄麻以嫩茎叶为食用部位,质地爽脆、软滑,营养价值高,每100克食用部分含维生素A5.25毫克,维生素B224.95毫克,维生素E0.03毫克,维生素C73.2毫克,钾561.8毫克,钙397.8毫克,磷102.9毫克,铁4.14毫克。由于其高钙、高钾、低钠,具有改善体虚、消除疲劳的作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新兴蔬菜。菜用黄麻须根多,丛生性强。茎部外皮纤维环抱,韧性强,中有木质部,色白质轻。叶片为长椭圆形,互生,叶色深绿,端尖,叶脉三出,为明显之淡绿色,叶缘有细锯齿,叶柄长约4厘米,绿色。叶下常开黄色小花,单瓣,完全花,花瓣5个,雌蕊1个,雄蕊多数,花梗短。蒴果,长圆筒形,有纵裂凹沟。种子青绿至灰褐色,每荚五裂,千粒重约1.6克。菜用黄麻喜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种子发芽适温20~30℃,茎叶生长适温22~30℃,能耐38℃高温,不耐寒,15℃时即停止生长,遇霜枯死。叶用黄麻为短日照植物,低温短日会促使提早开花影响生长。叶用黄麻既耐旱又耐涝,但在湿润条件下生长好。对土壤适应性广,但以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壤土最适宜。需肥量多,宜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配合施用。27.菜用黄麻有哪些栽培方式?露地栽培南北方均可露地栽培,南方温度高、湿度大、无霜期长或整年无霜,较适合叶用黄麻生长,产量高。北京地区可3月育苗,5月1日前后定植,6~10月收获。保护地栽培菜用黄麻为高温类短日照蔬菜,故而北方真正的冬季生产是比较困难的。一般温室生产只作提前或延后性栽培。日光温室可以2月种植,4月收获。28.菜用黄麻的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整地菜用黄麻一般都作多次采收的长期栽培,故而应施充足的肥料,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与土壤充分混合,南方可做成120厘米宽的高畦,北方做成平畦。播种整地做畦后,种子直接播植于畦中央,每穴4~5粒,株距以80厘米为宜,不可太密,否则易徒长,小苗长至15厘米时予以间拔,保留1~2株。直播或定植后即应灌水,每周灌水1~2次,促进生长。也可以于3~4月间育苗,营养钵育苗、穴盘育苗、平地育苗均可。苗龄约30~40天,小苗长至10~15厘米就可移植田间。育苗定植可提高成活率,节省工时,提早收获。田间管理生长前期应注意及时中耕除草,提高地温,促进生长。小苗长至15厘米时,应行早期摘心,促进侧芽生长并随即施用追肥,每亩施用尿素10千克,小苗逐渐长大,形成3~5枝侧芽,长至30厘米高时,再进行第二次摘心及施用追肥,每亩施用尿素15千克,采收期间每收一次追施一次肥料。菜用黄麻于第二次摘心后10~15天,嫩芽长至20厘米时就可开始收获,采摘长度约15厘米最佳,所采嫩梢以颜色淡绿、尚未变红、用手可轻易摘下为度。 苣荬菜29.苣荬菜有哪些特点?苣荬菜的植物学特征及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什么?苣荬菜又名苦荬菜、苦菜、奶浆菜等,为菊科苦苣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苣荬菜是一种普遍生长的山野菜,所含营养丰富,每100克嫩茎叶含水分88克、蛋白质3克、脂肪1克、胡萝卜素4.36毫克、维生素B20.27毫克、维生素C33毫克,还含有维生素P、维生素K以及多种无机盐。苣荬菜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而以精氨酸、谷氨酸、组氨酸的含量最高,占总量的43%。全草入药,味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开脾健胃、清心明目、凉血利湿、消肿排脓、祛痰止痛、补虚止咳的功效。苣荬菜茎中空,外有棱条,茎无毛或上部有腺毛。叶羽状深裂,无毛,绿色,边缘有不整齐的刺状尖齿,干旱时叶片边缘呈紫色,叶下部叶柄有翅,抱茎生长。折断的茎叶可渗出白色浆汁。头状花序,在茎顶上又排成伞房状,总苞钟状,暗绿色,花冠舌状,黄色,两性。瘦果,椭圆形。苣荬菜喜温暖的气候,较耐寒,在地温10~15℃的条件下根芽即可出土,叶片生长旺盛。喜湿,土壤水分充足时生长良好,叶片脆嫩,干旱时品质差。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种植在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中易获得高产。30.苣荬菜的栽培方式有哪些?苣荬菜是一种早春生长的野菜,人工栽培一年四季皆可进行。栽培方式有两种,一是移根,二是播种繁殖。苣荬菜可多次采收,一年栽种,连年受益。31.苣荬菜的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整地选择地势较高,土壤疏松、肥沃的壤质田块,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深翻20~25厘米,耕耙均匀,做成1.2米的平畦或苗床,四周开好排水沟。育苗4月初挖取野生苣荬菜的根茎,截取5~10厘米的短节,采集的根茎要及时栽植。栽植时按3~5厘米的行、株距顺序摆于床面上,覆土浇定根水即可。播种繁殖在秋季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采集成熟的苣荬菜种子,种子变褐色即为成熟期。播种采用条播,畦床按8~10厘米的行距开沟,沟深约2厘米。苣荬菜的种子比较细小,可用3倍种子的细沙或草木灰拌匀,均匀撒入沟内,覆一层细土,浇透水,播后畦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湿。2~3片真叶时间苗,保持株距3~5厘米。田间管理一般需要中耕3~4次。第一次中耕可深些,以利于促进根系伸展,以后随着地下茎匍甸延伸生长,中耕宜浅,避免损伤根茎。大雨过后,要加强排涝,防止烂根。苣荬菜喜湿润,生长期内要经常保持土壤里有足够多的水分,天气干旱时应及时浇水灌溉,否则产品品质变劣。肥料供应以氮肥为主,每采收3~4次追肥一次,以促进植株萌发新株。当嫩苗长至8~10厘米时,从苗基部割取,一年可采收3~4次;采摘嫩梢者,可保留基部的3~4片叶采摘梢部,待萌发新株后又可再采摘。如果肥水及病虫害管理得当,再加以保护设施保温越冬,可连续周年采收。32.冬寒菜有哪些特点?冬寒菜的植物学特征及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什么?冬寒菜别名冬葵、冬苋菜、葵菜、滑菜等,为锦葵科锦葵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冬寒菜原产于亚洲东部,我国以东北、华北和长江流域等地栽培较多。冬寒菜以幼苗、嫩梢或叶片供食用,营养十分丰富,每100克产品中含有蛋白质3.1克、脂肪0.5克、粗纤维1.5克、碳水化合物3.4克、胡萝卜素8.98毫克、维生素B10.13毫克、维生素B20.3毫克、维生素C55毫克、钙315毫克、磷56毫克、铁2.2毫克。冬寒菜还含有效的中药成分黏液质和锦葵酸等,其性味甘寒,具有清热、滑肠的作用。冬寒菜株高30~90厘米,根系发达,茎直立。嫩梢采摘后分枝力强,每个叶腋均可发生分枝。叶互生,具长柄,叶片圆扇形,叶面微皱缩。基部心脏形,掌状,有近三角形锯齿。花簇生于叶腋,淡红色或紫白色。果实为蒴果,扁圆形。种子细小,淡棕色,扁平肾脏形。冬寒菜喜冷凉湿润的气候,能耐轻霜。8℃以上种子开始发芽,发芽适温25℃左右,茎叶生长适温15~20℃,30℃以上高温和干旱时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变小,组织硬化。夏季播种常自行“化苗”死苗,故夏季不宜栽培。需肥量大,以氮肥为主。对土壤要求不严。33.冬寒菜有哪些类型和品种?冬寒菜有两个变种,即紫梗冬寒菜和白梗冬寒菜。紫梗冬寒菜茎绿色,节间和叶片主脉及叶脉基部的叶肉均为紫褐色,叶柄短,叶片大而厚,叶面皱。生长期长,花期较晚,如重庆的大棋盘、福州的紫梗冬寒莱。白梗冬寒菜茎绿色,叶片小且薄,叶柄稍长,茎和叶都披白色细茸毛,较耐热,适作早熟栽培,如重庆的小棋盘、福州的白梗冬寒菜。大棋盘冬寒菜晚熟,生长势强,不易抽薹,不耐热,耐寒力、耐肥力强;叶面较皱,有绒毛,叶柄较短;叶大肥厚,味道鲜美,品质好。小棋盘冬寒菜早熟,不耐热,不耐旱,生长势稍弱,枝叶形态与大棋盘相似;叶柄较长,叶片较薄,品质好。34.冬寒菜的栽培方式有哪些?冬寒菜性喜冷凉,秋播收获期长,高产优质,一般以秋播为主,也可春播。秋播以9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为适应期,春播于2月进行,过迟遇高温则生长不好。35.冬寒菜的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整地北方地区一般做成平畦,畦宽1.3米左右,南方多雨地区可制成高畦。对于多次采收嫩梢的,要施足基肥。播种一般多用直播法,可撒播或穴播。穴播株行距25厘米左右,每穴播4~5粒,穴播每亩约需种子250克,撒播每亩需种子0.5~1.0千克。定植根据采收要求不同,定植密度也有所不同,以采收幼苗为目的的可适当密植,15厘米见方为宜,多次采收嫩梢的以25厘米见方为宜。田间管理冬寒菜需肥量大,冬季收割需及时追肥,但因生长缓慢,植株小,施肥不宜过多。春暖后生长旺盛,随着不断割收,需肥量增加,应每割收一次施足量浓肥一次。一般苗高18厘米时开始割收,冬季可留桩4~7厘米,在4~5茎节以上割收,春季贴地面留2~3个侧芽割收,每7天割收一次。病虫害防治根腐病防治方法:播种前用占种子重量0.5%的60%防霉宝超微粉拌种,并密封闷种数天后播种;用10%双效灵水剂3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或喷雾。病毒病防治方法:及时拔除病残株;及时防治跳甲及螨类;发病初期喷洒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防治。编辑:李晓娟 张玲花审核专家:山西农业大学教授 李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