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秋蚕饲养技术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秋蚕期因温度高、雨水多,气候环境有利于各种病源的繁殖扩散,加之连续养蚕,病源多、易发病,为使蚕农掌握秋蚕饲养技术,现重点介绍如下:1、彻底消毒,杜绝蚕病发生秋蚕多发脓病、细菌病、僵病、蝇蛆病等,防止蚕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是彻底消毒,杜绝病源传染,控制蚕病危害。养蚕前用消杀精、毒消散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在饲养中一旦发现蚕病,必须立即隔离病蚕,防止蔓延。若是病毒性蚕病,如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型软化病,用防病一号或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大蚕期可用亮蚕灵或杀菌先锋添食,以减少蚕病发生;细菌性蚕病,如败血病、胃肠病和细菌性中毒症可用克菌星、红霉素添食,进行预防和治疗;僵病可用防僵粉或防僵灵2号进行蚕体蚕座消毒;为防蝇蛆病的发生,蚕室窗户要安窗纱,门上要挂竹帘。在使用各种药剂时,必须按技术要求和说明进行,要对症下药,千万不可马虎从事。2、严格控制温湿度蚕儿生长的适温范围为24~28℃。秋季不同蚕期气温差别较大,秋蚕期温度常高出蚕的适温范围,小蚕期最好控制在26~27℃;大蚕期要做好降温排湿工作,尽可能控制在24~25℃,严禁30℃以上高温饲养,做到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如阴雨连绵要注意做好排湿工作。晚秋蚕期气温在25℃以下时,收蚁和小蚕期要做好保温补湿工作;大蚕期严禁20℃以下低温饲养,否则龄期延长,产量下降。3、加强蚕期管理,规范饲养技术(1)做好领种、补催青及收蚁工作。领种应在夜间或早晨气温低时进行,做到快装快运,途中防高温、闷热、雨淋。蚕种进入饲养室后,保护温度25~26℃,点青后要进行黑暗保护。秋蚕收蚁宜早,一般在早晨5时感光,争取在上午8时前收蚁结束。(2)做好桑叶的采、运、贮工作。做到合理采叶、养用结合,使蚕儿能吃到适熟新鲜的桑叶。(3)饱食稀放,防止饥饿。秋季气温高,蚕的生长发育快,因此要做到饱食稀放,防止饥饿。小蚕期用叶适熟偏嫩,提前扩座;大蚕期中午温度高时,可喂些水叶或添食药剂预防蚕病。(4)加强眠起处理,做到良桑饱食,适时就眠,合理保护,适时饷食。(5)做好上蔟和蔟中保护工作。要做到适熟上蔟,上蔟不宜过密,营茧后注意通风排湿,提高茧质。(6)做好“回山”消毒工作。养蚕结束后,用消杀精、毒消散进行蚕室蚕具全面彻底的消毒。编辑:李敏审核专家:山西省果业总站研究员  闫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