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7点30分,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将在轨工作、生活33天。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实在是很快,各种卫星、飞船、空间站、探测器一个接一个得上天,似乎隔三差五就有好消息传出。渐渐地,大家对于航天这件事儿,似乎有些习惯了。当然,神舟十一号的发射还是收获了相当多的关注,但有些知名度稍差的项目大家就没有那么关注了。常常是,我们兴高采烈得对大家说,我们今天成功发射了……,大家的反应是这样的。
或者干脆就是这样的。
对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航天新闻渐渐遇冷这件事,我们也是理解的,好消息听得多了,审美疲劳很正常。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航天事业的进步嘛。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可能会越来越习惯于听到中国的科技成果领先世界。然而早在六百多年前,第一个中国航天人,就跨出了探索太空的第一步。他的名字叫万户。
你认识Wan Hoo么?
万户是个生活在明朝的中国人,但他的故事反而是被外国人讲述给大家知道的。
1945年,美国火箭学家Herbert S。 Zin,在他的《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记述说,一位快要活到15世纪的叫“Wan Hoo”的中国人,自制两个大风筝,安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并把买来的47支最大的火箭绑在椅子背后,自己坐在椅子上,然后命仆人按口令点燃火箭,火箭随即发出轰鸣,喷出火焰。实验家Wan Hoo在火焰和烟雾中消失了。首次进行的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这位美国火箭学家把Wan Hoo评价为“试图利用火箭作为交通工具的第一人”。
苏联两位火箭学家费奥多西耶夫和西亚列夫也在他们的《火箭技术导论》中,说中国人不仅是火箭的发明者,而且也是“首先企图利用固体燃料火箭将人载到空中去的幻想者”。
英国火箭专家W·麦克斯韦尔说“Wan Hoo的事迹是早期火箭史中一件有趣的重大事件”。
德国火箭学家威利·李在他1958年出版的一本书中也说到,在公元1500年左右,Wan Hoo在“发明并试验一种火箭飞行器时,颇为壮观地自我牺牲了”。
这些火箭学家不仅在著作中把万户飞天的故事流传下来,还为他起了这样一个可爱的英文名字,Wan Hoo(部分称其为Wan Hu),念出来就像是一声欢呼。
没错,他坐在一大推自制“二踢脚”上想要遨游天际,可谁又能说他不是个勇敢而浪漫的人呢?今天的我们知道这样注定不会成功,可在万户的时代,“大炮仗和竹椅子不能把人送上天”这件事,还远没有成为常识啊!
月亮上的万户,也许并不叫万户
20世纪70年代,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命名为“Wan Hoo”。
万户发明并实验火箭,这是一个举世公认的事实,但遗憾的是,迄今在国内没有找到直接的第一批中文转述者。我们并不知道最早是谁将“Wan Hoo”翻译为“万户”,并以为是官阶名称,传播到了国内来。
事实上,14世纪末应是明朝初年,但明朝并没有“万户”官阶,因而有人认为“Wan Hoo”应译为“王虎”或“万虎”。不过,如何翻译并不重要。既然开始译为“万户”,现在又被广泛地接受,根据约定俗成原则,应维持“万户”的译名为好。更重要的是,应努力在考证史实上下功夫,把“Wan Hoo”从历史的故纸堆中找出来。
为了推测万户飞天的可能细节,中国航天科普作家李龙臣先生曾与人合作,根据明朝初年的社会政治和火箭技术状况,撰写了一个曲折动人的《万户飞天》的科学故事,发表在《航天》杂志1986年第三期上,很受读者欢迎。
从古代火箭到现代火箭
万户上天所乘坐的火箭和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火箭有很大不同,但火箭确实是载人航天的必备条件。
中国是火箭的故乡。据《宋史》等古籍记载,在公元970年前后的宋朝初年,我国就发明了具有反作用力因素的古代火箭。
但“万户飞天”的悲壮故事说明,古代火箭是无法将人送入太空的。这个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现代火箭身上。
由于火箭不依赖外部空气工作,因此,宇宙航行理论奠基人、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883年指出,能在太空真空中工作的火箭,可以做为宇宙航行的动力工具。
到1903年,齐奥尔科夫斯基进一步提出火箭公式,指出火箭的飞行速度与火箭发动机的喷气速度成正比,并指出,黑色火药一类的固体火箭燃料,产能效率低,无法使火箭达到宇宙速度,应该使用液氢液氧这样的液体燃料。同时,火箭公式还表明,火箭的自身结构质量越小越好,燃料装得越多越好。这样,火箭公式就为发展现代火箭指明了方向。它被称为“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
1926年,美国科学家戈达德发射成功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虽然它只飞行了2.5秒钟,上升高度只有12米,但它是现代火箭的一个健康的胎胚。
20世纪40年代初,德国人布劳恩领导研制的V-2火箭,虽是一种作战武器,但它却宣告现代火箭诞生了。
1957年10月4日和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事业总设计师科·罗廖夫研制的火箭,分别将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第一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轨道,建造了载人航天的巨大里程碑。
到今天,我国的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进入了太空,将操纵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试验室交会对接,在轨进行试验操作、健康保障、生活照料以及科普演示等活动。他们将在轨飞行33天,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
从万户的短暂飞行到33天的太空生活,人类与太空相伴的时间越来越长,在太空中也早就不止是坐在椅子上看看而已。这样伟大的事业,起点却在于一个想要坐着竹椅子上天的古代中国人。他此刻早已逝去,连真正的名字都不可考了,然而月球背面的“Wan Hoo”环形山还在提醒着我们,在通往星辰大海的这条路上,人类走了多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