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小说】阳光灿烂的日子(1)

科幻空间
原创
最前沿的科幻消息,最新锐的科幻作家,最精彩的科幻活动
收藏

作者:卢杰

央城通讯社首席记者刘琴琴在下午4时30分接到总编通知,让她马上准备采访李查德的相关事宜,并于20分钟后启程。

经过了两小时的审查后,刘琴琴得到了与李查德会面的许可。尽管身处狱中,但李查德——世界首富、日光环失窃案的幕后真凶——他的面色看起来很不错。接受采访时,他身穿一件宝蓝色的高级定制西装,仪容整洁,神情淡然,全然没有身陷囹圄的感觉。

七天后,刘琴琴向总编上交了一份人物特稿,及辞职信。

按计划,它将以连载报道的形式,刊登在《央城日报》的头版头条,分四天刊载完毕。

人物特稿:央城首富李查德的背叛与忠诚

作者:央城通讯社首席记者 刘琴琴

第一章:首富的原罪

天空不再蔚蓝,阳光不再常驻,穹顶上时刻翻滚着死亡般灰白的云浪。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作家都关心一个命题——当人们看着头顶的无名雾霾层时,还有多少人会期待阳光——真正的、来自太阳的光?

可查询的官方记录显示,从2059年到2079年的这20年间,全球范围内,能确切看到阳光的次数为269次,总时长为580分钟55秒。

噩梦在十五年前的那个秋日里降临在每一个地球人身上。

2059年10月9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太阳风暴爆发。

2059年10月11日,距地表约40千米的平流层中有不知名的雾霾积聚,范围不断扩大。

2059年10月13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召开紧急会议,将数百名顶尖科学家从世界各地召集到内罗毕,共同研讨这前所未见的异象,冀求找到应对之法。尽管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在理论上不可能,但现实却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理论。

2059年11月5日,联合国正式宣布,阳光从地球表面消失。史称“雾日事件”。

雾霾层不断变厚,室外的光照度逐日下降,温度也随之降低。普罗大众都在猜测,这会不会是继恐龙时代以来,地球上又一次的生物大灭绝。

许多宗教人士声称,这便是审判日来临的征兆。

直到2059年12月25日,李查生向外界公布了他的最新发明——日光环。

“它是人类收到的最伟大的圣诞礼物,为延长人类的历史作出了不朽贡献。”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思迈尔·米娜对日光环发表评论。

“李查生不但具有无与伦比的才智,还有常人无法比拟的努力。如果他潜心科研,不将过多的精力放在管理公司事务上,他必将取得比爱因斯坦更伟大的成就。”时任哈佛大学校长,著名物理学家道森如此评价李查生。

“我们在15年前就欠他一个诺贝尔奖。”时任纽约时报主编的谢尔曼评论。(编者注:2044年,李查生发表论文,阐述了在根据他的“超量理论”而设计的实验中,获得了最高准确率接近96.3%的量子纠缠态纯化的记录。)

日光环是基于以李查生为首的科研团队对量子通讯的研究成果。他们找到了独特的方法,让阳光以量子通讯的形式被传送到地球。李查生与麾下科研团队在西雅图的研究所中展示了日光环的雏形,虽然不够稳定,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半个月后,十架火箭带着人类的全部希望——日光环,冲出雾霾层,让人类第三次踏足月球。宇航员们在月球上安装了直径数十公里的巨型太阳板。当太阳板吸收了照射在月球上的阳光后,通过分别架设在月球与地球上的装置,使雾霾层之下的小型日光环发射器(即日光环)能够释放出与阳光完全一样的光线,甚至连其中的有害射线都分毫不差。

最终,人类幸免于难。

人们希望李查生能够公开技术,让人类科学能跨越式发展。有人提议研究用量子通讯将人类运输到外太空的方法,以便寻到下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时,便将地球抛弃。

但李查生却注册了专利,独家制售日光环。家用日光环外观是一个直径15英寸的圆环,内里是小型的日光发射器。除了家用型,还有其他按需定制的大小不同的工业型。

他在接受《TIME》杂志访问时解释:1.此项技术仍存在重大缺陷,不适合阳光传输以外的应用;2.它的研究耗费不菲,后续维护亦需大量资金;3.一旦时机成熟,将无条件向全世界的科研机构公开所有细节。

他最后说:“杀鸡取卵可得一时之快,于事无益。”

但来自李查生身边的一位匿名的亲密友人却有另一番说法: “虽然李查生的家族已在央城定居数代,但仍属于非常传统的华人思维,李查生对长辈们的意见非常尊重,不敢违抗。长辈们希望给后代留下显赫的财富,世代享尽荣华,李查生必须接受。李查生自己曾说过,日光环所赚来的每一分钱都是带着原罪的。他自知罪孽深重,将来会受报应。”

数年后,竟一语成谶。

2069年4月14日,在林肯遇刺纪念日的活动上,李查生遭到暗杀,享年48岁。年仅18岁的独生子李查德继承了他的所有财产,约六百亿美元,成为排名世界第三的富豪。

凶案告破后,李查德作了一个让公众极其愤慨的决定——将日光环的零售价上调,每个上涨百分之八十。价格调整后,每个日光环售价约5000美元,相当于普通白领大半月的薪金。日光环约每50天不等需更换一次,一个家庭每年需购置十至十二个日光环以维持稍微舒适的生活。即便相当节俭,每年也需购置六个日光环才可。对于需要大量日光环的行业而言,此举影响深重。

对此次调价行为,通稿上只有一个解释:月球上的巨型太阳板期限将至,李氏集团需要筹集资金建造并更换。消息发布后,李氏集团的股票一片飘红,半天不到便上涨了百分之三十,李查德的财富达到六百五十亿美元。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李氏集团的股票都不断疯涨,正式确立了全球第一财富家族的位置。

第二章:失败者

在公众面前,李查德似乎对于父亲的死并不在意。但李查德却多次表示,这对他触动很大。

“不包括我家族的其他人在内,我现在拥有价值三千多亿美元的财富,但我愿意倾其所有,去换我父亲生命重归于世。”李查德非常诚恳地说。

可惜,李查德只拥有金钱和日光环,而非阎王爷手中的生死簿。

刺杀李查生的两名凶手——约什和塔克,他们最终被法院判处注射死刑。(编者注:央城所在的州没有废除死刑。)

行刑前,李查德曾秘密与二人进行会面。

约什是一位非裔美国人,父母一辈在三十年前从几内比尼亚偷渡到美国,流落至央城。约什有一个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姐姐和一个意外失明的弟弟,一家五口租住在森山大道的公寓底层,住在一间不足五十平方米的房子里。

约什的父亲米比亚到美国后找了一份汽车维修的工作,但日子过得并不太好。在他取得合法居留权之前,雇主常因他的非法身份而压榨他的工钱,肆意延期、扣减,每次都以通知移民局为由来威胁他。米比亚自知寄人篱下,一直默默承受所有的不公正对待。

那年,约什二十三岁了。米比亚也在这一年得到了合法居留权,寻得一份修剪草木的新工作。当时,全家都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以为往后的日子会过得舒服点儿。

没过多久,阳光消失,植物枯萎,米比亚随之失业。原本这家人就常常入不敷出,阳光消失后,日常开支里需要另增一笔购置日光环的费用,米比亚经常为此长叹不止。

塔克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出生在布鲁克林区,终日与街上的混混儿为伍。父亲是一名退役军人,患有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症),每个月都要吃一大堆药。没有工作,依靠领取救济金和医保过活。从战场回来后,塔克的父亲就开始酗酒。

“他每天都把自己泡在酒精里,像一只住在酒窖的老鼠。”谈起父亲,塔克仍止不住愤怒。

母亲在他十岁的时候因病去世,自此以后,父亲没有在任何一方面照顾过他,不再过问他的生活,也不提供食物、金钱等任何援助。除了一席床,一个名义上的家,塔克一无所有。可他在社工面前并没有表现出一点儿的不快。此事是在塔克受审之后才被公开的。

塔克知道,如果被送去寄养家庭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他宁愿挨一挨饿。钱,可以去挣。至少,他在家里是自由的。这在当时还引起过对寄养制度的猛烈抨击。

塔克很早就没有去学校了,他在外面打工、流浪、乞讨,自己养活自己。20岁那年,他到了央城,在央城儿童公园找了一份卖热狗的工作。阳光消失后,儿童公园的生意一落千丈,父母们都更愿意让孩子们留在家里而不是外出。

长期以来的底层生活让约什和塔克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他们曾多次流露出对现状的不满,并有过几次极端想法,但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助。

在“雾日事件”以前,去看心理医生,并获得免费治疗是所有公民的基本权利。但阳光消失以后,患心理疾病的人大大增加。社会福利署的统计显示,需要接受心理治疗的人数剧增,同比增长约百分之三百,每月达三百万人次之多。

其中,大多数是低收入家庭——那些无力支付更多日光环购置费用的家庭。

2063年3月1日,社会福利署宣布,由于无力承担暴增的医疗成本,将提交暂停免费治疗心理疾病政策的法案。同年5月,法案经众议院与参议院通过,时任总统的亚瑟·斯密斯签署了总统令,在6月1日后正式施行。

有媒体称,这是一份最糟糕的儿童节礼物。

2069年2月3日,约什和塔克在一家小酒馆里面结识,并成了朋友。没过多久,他们为谋杀李查生开始进行计划与准备。

2069年4月14日,天朗气清。下午3时,李查生来到央城广场参加纪念林肯遇刺的活动。塔克与约什早已潜藏在人群中,伪装成保洁人员。当他们靠近李查生时,约什从垃圾桶里抽出一把左轮手枪向李查生射去。

李查生额上中枪,当场身亡。他倒在了李查德的怀里。

有媒体通过某些途径得到约什的日记本,本文摘录部分内容:

2064年7月22日 阴

我真的受够了这个混账的该死的世界。

日复一日地生活在黑暗中,像一只沟渠里的老鼠。为什么连太阳也要被那些有钱人占去了。难道它不是全世界所有人共享的吗?

……

2065年2月4日 阴

今天我带佐伊(编者注:约什的弟弟)去看病。医生说,这是缺少晒太阳的病,哪怕吃鱼肝油也只能是缓解,并不能完全治愈。鱼肝油已经不在免费药物的目录里,如果我们需要,只能付钱去买。

佐伊已经病了快一个星期了,看着他那么痛苦,我心如刀割。真希望我能够代替他生病,代替他承受所有的苦难。

该死的商人,垄断了太阳,连鱼肝油也要垄断。

……

2065年8月5日 阴

这场雪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停?它也是上帝的旨意吗?

上帝啊,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你为何还要让我们经受如此多的折磨?

你们这群狗娘养的婊子,总有一天你们要被地狱的焰火灼烧,被魔鬼噬咬你们的血肉,受尽最惨痛最惨痛的刑罚。

……

2065年10月5日 阴

今天下午,父亲回家后一句话都没说,躲在房间里,晚饭也不吃。我发现了一张病历,上面说,父亲被确诊患上狂躁抑郁症。

我知道这种病,舒利亚(编者注:约什的邻居之一)在去年也患上这病。

可怜的女人,从那以后,她突然老了十岁,一定是被这病折磨的。

父亲没有对我们说什么,但我不能看着父亲就这么病下去。明天,我会试着向老板借点钱,或者从别的地方弄点钱。

……

2066年1月25日 阴

父亲死了,有人在城郊的冰湖上发现了他,是我们小时候常去的那个湖,自从结冰以后,就一直没有融化过。

他没有留下遗言,但我们都知道,他不想因为自己的病而让我们过得更加困难。

这该死的世界,该死的地球,该死的太阳。

该死的上帝。

……

#

第三章:继承者?

在李查德的办公室里有一幅巨大的壁画。它长6米,高4米,是一位日本著名画家山牙小玄藏的作品。 “李先生非常喜欢它,经常一看就是半个小时。”李查德的秘书回忆。

壁画里,下半部分是碧波万顷的海,海水湛蓝如渊;上半部分是蓝天中的云,洁白无瑕,条条缕缕,仿佛由一只看不见的大手精心梳理过。海与天之间,有一小块红色。那块红色深浅不一,并非平均分布在上面,而且,它是个三角形。

据李查德本人所说,在古巴比伦的宗教里,三角代表希望。

在李查德办公室的书架上,有许多“雾日事件”前的小说,《我的名字叫红》《哈姆雷特》《大教堂》等。李查德喜欢看小说,这是大众所知道的为数不多关于他的事情。在李查德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书,据说是李查德被捕前一天正在看的。是一位叫汉娜·阿伦特的政治哲学家的著作——《过去与未来之间》。她生活在“雾日事件”以前。

在书中翻开的那一页上,有李查德做笔记的痕迹:大灾难的当事人原本并不需要多知道什么,甚至也无从多知道什么,他们甚至有权利率先遗忘。

在世人眼中,李查生虽将日光环理论私有化,并以此谋利,但他的形象仍是正面、积极的。他经常出席各种慈善活动,出手不凡,是每年的全球慈善之王。福布斯慈善排行榜的数据显示,他所捐赠的资金超过了第二名至第十名慈善家所捐赠资金的总和。

李查生不是一个靠暴利致富的奸狡商人,而是一个可模仿的成功对象。

“虽然他从未授权过任何作家写他的传记,但市面上有关李查生成功学的书籍层出不穷,且没有遭到法律困扰。以李氏家族的影响力而言,应该是暗中默认的。或许,他的公关团队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持形象。宣传其成功是源自于不懈努力,降低人们对李家利用日光环谋利的不满情绪。”一位长期关注李氏家族的学者判断。

但李查德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宣传策略,反而很快就解散了父亲的公关团队。

“他是一个自私的人。”原李查生公关团队负责人肖平正如此评价李查德。

“他在平日的生活中并不自私。我的意思是,他让民众失去了希望。老李先生(李查生)之所以采用那种宣传策略,是希望大多数人能够有继续生活的希望。他想让人们坚信,即便看不到真正的太阳,生活还可以过得很好。”肖补充道。

连续五年的民意调查显示,李查德是全世界最不受欢迎的人。他从来都拒绝媒体采访,也从未在公众面前出现。谁也没能想到,李查德首次接受采访时,竟然身处狱中。

两周前,一百个属于李氏家族的日光环突然神秘消失。按正常的计划,它被装在一辆专用的运输卡车上,先经过RH大道,然后驶向州公路。如无意外,在发车3小时后,它将抵达纽约市的中心仓库。但当身处纽约的工作人员打开仓门时,却发现里面空无一物。李氏家族的安保系统向来非常严密,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日光环失窃案。

而更令人意外的是,窃贼竟是李氏集团的拥有者——李查德。

在新闻发布会中,警方公布了李查德的作案经过——作为李氏集团的高层,他并没有用太多的诡计,只不过是收买了仓库里的员工,发了一辆空载的卡车出去罢了。

显然,公众们更关心的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可警方却对此绝口不提。坊间传言甚多,但一直没有一个相对可信的说法。

#

上午十点,戴维斯走到门外,抬头去看那正在醒来天空。

灰茫、缓慢,浑浊。

雪花纷扬,却没有电影中银装素裹般的美感。

整个世界是一片丑陋的灰白。

李查德在数天前被警方拘捕,他被认为是日光环盗窃案的幕后真凶。尽管这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真正的害处,日光环的价格也并没有因此而调整。但它还是激怒了长期以来就对李氏集团心有不满的人们。生活艰难、太阳消失、社会贫富差距加剧等的因素积聚到一起,被这次的事件引爆了。

如今,每天都有数千人在位于央城中心大道的李氏集团大楼门前示威。

戴维斯并不是其中的一分子,他为李氏集团工作。受示威活动的影响,戴维斯已经三天没去上班了。昨夜,他收到上司发来的消息,今日,李氏集团会要求政府强制驱散拥堵在门口、要求日光环降价的人。过后,员工们都可以回来上班了。

没有等待太久,同事史密斯便已开着车来到戴维斯门前。

“嘿,你看了那篇报道么?”戴维斯坐稳后,史密斯低声问。

“你是说央城通讯社的那篇?”戴维斯扣上了安全带,想了想后回答。

“不,它是在网上流传出来的。印厂被封了,主笔记者私自将它发到网上。”

话毕,史密斯递来一块电子屏幕。

作品连载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