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拨鼠(prairie dog),属啮齿动物,与松鼠、海狸、花栗鼠等皆属于啮齿目松鼠科,土拨鼠主要以素食为主。1
形态特征土拨鼠平均体重为4.5公斤,最大可成长至6.5公斤,身长约为56公分。土拨鼠体短身粗,长37~63厘米。颈部粗短,尾、耳皆短,耳壳黑色。头骨粗壮,上唇为豁唇,上下各有一对门齿露于唇外,两眼为圆形,眶间部宽而低平,眶上突发达,骨脊高起,身体各部肌腱发达有力。体毛短而粗,毛色因地区、季节和年龄变异。被毛多为棕、黄、灰色。母土拨鼠有6~7对乳头。2
嘴部前方上下各有两只牙齿(门齿),主要用来切断食物。前齿生长速度很快,因此必须经常咀嚼纤维质高的食物,否则会发生因为前齿生长过长而无法进食的情况。2
生活习性土拨鼠善于挖掘地洞,其洞穴通常都会有两个以上的入口,以保安全。多数都在白天活动,喜群居,善掘土,所挖地道深达数米,内有铺草的居室,非常舒适。它们不贮存食物,而是在夏天往体内贮存脂肪以便冬季在洞内冬眠。土拨鼠并不是田鼠。与其它鼠类的区别之一是:土拨鼠的洞口较大,且洞外有土拨鼠常走的路痕迹。2
土拨鼠栖息于平原、山地的各种草原和高山草甸。集群穴居,挖掘能力甚强,洞道深而复杂,多挖在岩石坡和沟谷灌丛下。从洞中推出的大量沙石堆在洞口附近,形成土拨鼠丘。白天活动,食量大,每日啃食大量优良牧草,耐饥饿,不饮水,喜食含水量大的多汁饲料。野栖土拨鼠主要以莎草科、禾本科植物的叶、茎,豆科植物的花为食,且有季节性变化,在饲养条件下表现为杂食性。土拨鼠易驯化,不伤人,不耐热,怕曝晒,抗病力强。当气温长时间低于10℃以下时,就自然冬眠,时间可长达3-6个月,当气温转暖后自然苏醒。2
生长繁殖土拨鼠的寿命可长达15-20年,繁殖年限为10-15年。春季是土拨鼠配种的季节。一般年产1-2胎,雌獭妊娠期为三十天左右,有的达四十天产仔。每胎产仔6-8只,多者达12只以上。初生体重约27g,36-40月龄性成熟。其种群繁殖力与种群密度有关,当种群密度大幅下降时,繁殖大幅提高。2
土拨鼠的怀孕期大约60~70天。幼鼠一出生就具备牙齿和皮毛,眼睛也已睁开,可立即开始进食。但是建议幼鼠出生2周内不要单独饲养,还是由母鼠照顾比较好。幼鼠约3个月后即达到成熟期。它个头适中,既不象老鼠那样过于小巧,也不象兔子那样会长到很大,更适合于拿在手中玩耍(约15~20厘米)。2
亚种介绍土拨鼠阿尔泰亚种
学名:Marmotabobakbaibacina,Brandt于1843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准噶尔界山)、新疆(阿尔泰山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阿尔泰山。1
土拨鼠天山亚种
学名:Marmotabobakcentralis,Thomas于1909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天山山地)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新疆喀什北。1
土拨鼠内蒙亚种
学名:Marmotabobaksibirica,Radde于1862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外贝加尔地区。
学名:Marmotabobakbobak,Muller于1776年命名。分布乌克兰,俄罗斯欧洲区域。
学名:Marmotabobakkozlovi,Fokanov于1966年命名。分布在在伏尔加河地区,萨拉托夫市附近。
学名:Marmotabobakschaganensis,Bazhanov于1930年命名。1
分布范围土拨鼠主要分布于北美大草原至加拿大以及俄罗斯,中亚和东欧草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藏、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地,青海四川等藏区也有分布。1
人工饲养饲料土拨鼠土拨鼠主要以素食为主,食物大多为蔬菜、苜蓿草、莴苣、苹果、豌豆、玉米及其它蔬果为主,一天最多可以吃上五公斤的绿色蔬果,每天要供应新鲜的水和食物。以人工方式饲养时,除了新鲜蔬果之外,建议饲喂兔子饲料而不要用老鼠饲料,以减少其心血管、内分泌失调及体重过重等疾病。3
土拨鼠是草食性动物,凡牛、羊、兔采食的饲料均可喂食。收草、槐、杨、柳、杏等阔叶类植物及玉米、小麦、高梁、麸皮、豆饼等经粉碎用水拌湿后均可饲喂,为保持营养需要,需饲喂配合精饲料。3
青年獭、孕獭的精料配方:玉米40%、豆饼10%、麸皮44%、骨粉2%、食盐1%、血粉3%,每1000克饲料另添加兔貂用多种维生素5克,微量元素少量。3
哺乳母獭、仔獭的精料配方:玉米30%、麸皮16%、碎米10%、豆饼15%、血粉5%、骨粉3%、食盐0.5%、生长素0.5%、每1000克另加多种微生素10克。3
土拨鼠不饮水,主要从饲料中满足对水分的需要。土拨鼠采食速度快,十几分钟就可吃饱,主要采食时间在日出两小时和黄昏前两小时,不需常备草料,但应坚持定时喂料,保持青料与精料按7∶3的比例投喂。3
方法器材笼箱:如果购买的时候还来不及为它准备一个窝,可以先找一个箱子(木头的或者塑料甚至纸箱都可以),里面铺一些干净的碎布。因为报纸上的油墨对小动物不好,不要使用。这个箱子只是暂时的,因为当它适应了环境胆子变大之后,就会开始用箱子来磨牙,也许就会偷偷溜出去了。所以你必须准备一个合适的结实的箱子来给它做窝。你可以购买市场上的饲养小动物的箱子或者土拨鼠类饲养专用箱。前一种饲养箱内部分为两层,底下一层是托盘,中间是铁丝网。优点是打扫方便,缺点是土拨鼠的脚容易陷入铁丝间而造成受伤。而土拨鼠专用饲养箱则只有一层,体积稍微大一些,开口在上方。用它饲养时内部必须铺上木屑锯末等,土拨鼠活动方便。缺点是排泄物不好打扫,且必须经常打扫更换垫材。注意饲养箱要尽可能的大一些,否则它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运动而发胖,甚至造成精神紧张等问题。多只饲养时更是如此。存放地点注意避开猫狗,避免日光直射和风吹雨淋,注意通风。3
食盆:避免选择塑料的或其它会被啃食的材料。应当选择陶瓷或者不锈钢质地的,有一定分量不容易被打翻的。
给水器:为了保持饲养箱内的干燥,建议使用舔食方式的给水器。
垫材:垫材的作用是吸收排泄物的水分和异味,让土拨鼠觉得舒适。可以选用木屑,锯末,干草,碎布等。猫砂也是很好的选择,用碎纸机种的碎纸也可以。
饲养温度:6月初之前还不到两个月大的小土拨鼠,晚上就需要注意保暖,尤其北方的气温,温度太低很容易感冒,晚上要给他们多加一点垫材,早上的时候更换垫材,白天注意空气流通。6月底以后的小鼠,白天就需要注意防暑降温,气温太高引起的中暑对土拨鼠来说也是致命的。可以采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白天在笼子里放几个装有凉水的瓶子、放一块瓷砖等,他感觉到太热就会自己趴在上面降温,这些都可以预防高温中暑。3
日常管理一、建好圈舍
选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方建舍。舍由窝室和活动室两部分组成,大小相同,窝室规格为72×72×80CM,窝室的四周由砖砌成,内壁及底部由水泥抹平。活动室除前面整个做笼门以外,其它三面也用砖、水泥砌沫,底面设竹木制底板,两室之间用砖砌成并留直径为20CM的通道,供土拨鼠出入。1
二、不同龄土拨鼠的管理
(1)种獭:种公獭的繁殖季节一般为1~7月份,冬眠后种公獭的睾丸缩回腹内,生精作用停止,但春季苏醒后一周就恢复配种能力。因此,要喂充足饲料,并单舍饲养,防止咬斗。种母獭妊娠后应单独一窝饲养,一般怀孕后15~25天易流产、不要突然改变饲料,不要无故捕捉。1
(2)仔獭:仔獭出生时无毛,一周后可长出,三十天后睁眼。15天后才能恒定体温。在此期间,主要靠与母体拉触维持体温,所以下要将仔獭离开母本。仔獭40天左右开台吃饲料,应供易消化的菜叶,青草及玉米等。1 (3)幼獭和青年獭:幼獭是断乳后4~5月龄的小獭,幼獭与青年獭可群养,在此期间,由于门齿处于生长状态,要投一些杨柳树棍让其啃咬磨牙。1
三、注意冬眠管理
给土拨鼠创造知宜的冬眠环境是保证安全越冬和提高繁殖力的关键。土拨鼠冬眠时的适宜温度为2℃~7℃,当温度低于0℃时,会将冬眠獭冻死。温度高于12℃时就会苏醒,一般放在地下冬眠较好。但如室内温度高于12℃时,也可不冬眠,这样可提高生长速度与繁殖系数。1
四、防止疾病
土拨鼠的抗病力强,但如果饲养不当,也会导致一些疾病。常见的有:
(1)蛔虫病
幼獭和周岁以下的青年獭易患此病。病獭体弱消瘦,被毛杂乱无光,食欲不振,发育慢,严重时粪中可排出蛔虫体。用肠虫清半片一次口服可治疗。4
(2)螨病、蚤病
两者均为体外寄生虫所致,特别是侵害皮肤,并拌发高度痒觉,脱毛及皮肤出现结痂,治疗时可用万分之三的除螨灵进行全身药浴,每次浸泡一分钟,一次可愈。4
五、出栏
依据市场需求适时出栏。对种獭以青年獭出栏为宜;对皮用獭多为成年公獭及不孕及停产的母獭,取皮以立冬为佳。1
常见疾病土拨鼠最常见的疾病是坏血病。由于土拨鼠无法在体内自行合成维生素C,若食物中缺乏维生素C,就会得这种病。症状为关节肿胀,以及伴随而来的疼痛、跛行等,若不加理会,有死亡的危险。最好的治疗是以口服的方式摄取维生素C,直到症状消失。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有很好的预防效果。45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建林 - 教授 - 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