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一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腕踝针分区。指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包括额部、眼、鼻、舌、咽喉、气管、食管、心脏、腹部、会阴部。

概念指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包括额部、眼、鼻、舌、咽喉、气管、食管、心脏、腹部、会阴部。

解读一区是腕踝针疗法的其中一种分区。腕踝针疗法是在腕部或踝部取相应的点用毫针进行皮下浅刺,以治疗全身疾患的一种方法。此法根据病变表现部位的不同,分别归纳于身体的六个纵区内,在两侧手腕部和足踝部各定6个刺激点,以横膈为界,按区选点,毫针沿皮下平刺,以不产生针刺感应为度。腕踝针的分区以人体前、后正中线为界,将身体分为左右两侧,每侧由前向后分为6个纵形区。从前正中线开始,向左、向右各旁开1.5同身寸所形成的体表区域,分别称之为左1区、右1区。临床常把左1区与右1区合称为1区。

中医应用一、操作方法1、针具:采用针身长40mm、直径0.32mm的毫针。

2、体位:病人体位不限,针刺踝部是做好取卧位,针刺部位肌肉放松。

3、选穴:按症状所在区选取同侧同名进针点,有全身症状(如荨麻疹、瘙痒症),或不定位症状(如盗汗、失眠、癔病性精神障碍等)时,进针点可选两侧上。

4、进针:

(1)找准穴位,局部用75%酒精消毒,医生用左手拉紧皮肤,右手拇指在下,食、中指在上夹持针体贴近皮肤表面,沿皮下浅表层刺入一定深度,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

(2)若病人有酸、麻、胀、沉感觉,说明针体深入筋膜下层,进针过深,需将针调至皮下浅表层。进针部位,开始稍有疼痛,待针刺入后即应消失。

(3)针刺深度约1.5寸,针刺方向以针尖朝向病端为原则,一般朝头端,若症状在手部、足部,则针尖朝向四肢末端。

二、主治病证前额痛、目疾、鼻塞、流涎、咽喉肿痛、牙痛、咳喘、胃脘痛、心悸、痛经、遗尿、带下等。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