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脑清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脑清,经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别名足下垂点,上解溪,下垂足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胫骨前嵴外缘,踝关节前横纹中点直上2寸(一说2横指许),当解溪穴上2寸处,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腓深神经的分支。主治嗜睡,头晕,健忘,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等。直刺0.5-0.8寸;可灸。

名称释义脑,头脑;清,清醒、清楚。此穴主要有促进头脑清醒的作用,故名脑清。

功能作用醒神清脑

定位位于小腿前外侧,胫骨前嵴外缘,踝关节前横纹中点直上2寸(一说2横指许),当解溪穴上2寸处,左右计2穴。

解剖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趾长伸肌→长伸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和腓深神经的分支。

主治嗜睡,头晕,健忘,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等。

操作直刺0.5-0.8寸,针感麻、酸至趾;温针灸3-4壮,或温灸5-15分钟。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脑病恢复期,头晕,健忘,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下肢瘫痪等。

配伍配风池、大椎治脑炎后遗症痴呆;配心俞、神门、内关、三阴交治发作性睡病;配足三里、下巨虚、阳陵泉、解溪治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等。

附注脑清穴所指有二,一为本穴,即上解溪穴,二为奇穴安眠2穴。

相关论述《常用新医疗法手册》:“脑清,取穴:解溪穴上2横指,胫骨外缘。主治:嗜睡,头晕,健忘,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等。针法:直刺5-8分。”

《中医学》:“脑清(新穴),位置:解溪穴上2寸,当胫骨外缘取穴。”

《新医疗法汇编》:“足下垂点穴位:踝关节足背中点向上2寸处。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下肢瘫痪。针法:直刺,进针5-7分。”

123456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宇捷 - 博士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