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脑干耳穴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脑干耳穴,耳穴名。位于对耳屏游离缘上,轮屏切迹正中凹陷处,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之中点处,即对耳屏3、4区(内侧面)之间。主治眩晕,后头痛,假性近视,感冒,失眠,干咳,咳嗽,气管炎,支气管炎,发热,小儿高热,中风,偏瘫,抽搐,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面肌痉挛,遗尿,眩晕,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脑震荡后遗症,脑膜炎后遗症,对脑膜刺激征,大脑发育不全,脑萎缩,智能发育不全,弱智,癫狂,癔病,精神分裂症,多动症,小脑性共济运动失调,头痛,功能性子宫出血,脊椎炎,过敏性皮炎,脑血管病变,脑膜刺激症等。按耳针常规针法操作。

诊断作用本穴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参考穴。

功能作用养血益阴,镇惊止痉,宁心安神,疏郁止痛,行气通络。

穴性阴。

定位位于对耳屏游离缘上,轮屏切迹正中凹陷处,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之中点处,即对耳屏3、4区(内侧面)之间。

主治眩晕,后头痛,假性近视,感冒,失眠,干咳,咳嗽,气管炎,支气管炎,发热,小儿高热,中风,偏瘫,抽搐,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面肌痉挛,遗尿,眩晕,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脑震荡后遗症,脑膜炎后遗症,对脑膜刺激征,大脑发育不全,脑萎缩,智能发育不全,弱智,癫狂,癔病,精神分裂症,多动症,小脑性共济运动失调,头痛,功能性子宫出血,脊椎炎,过敏性皮炎,脑血管病变,脑膜刺激症等。

操作按耳针常规针法操作。按摩法:用拇、食两指捏揉此区,由轻到重按摩1-2分钟,以能忍受为度。

功效穴性偏阴,故有养血益阴,镇静安神。疏郁止痉,行气通络之功。有镇静熄风,益脑安神,止咳退热,抗休克,抗过敏,镇痛止血的作用。

配伍配脑点治癫痫、癔病、精神分裂、脑震荡后遗症等。

附注本穴与脑点穴的分布位置同在对耳屏,都有养血益阴,镇静安神的功能,都能治疗癫痫、癔病、精神分裂和脑震荡后遗症。但本穴穴性属阴,以止痉镇痛,行气通络为主,还可以治疗头痛、颈神经痛及中风、偏瘫等症;脑点穴以养精血,益阴气为主,还可以调经摄遗治疗月经不调及遗精、遗尿等症。两穴虽有异同,但在临证时即可配用,又可根据各自特点分别应用。

123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宇捷 - 博士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