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在婴儿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比较长的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即到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语词产生之前的这个阶段, 称为 “前言语阶段”。
我国心理学家吴天敏和许政援(1979)将婴儿的前言语阶段分为三个具体阶段;连续音节阶段为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0~3个月),简单发音阶段,婴儿能发出哭声和一些简单语音。
第二阶段(4~8个月),连续音节阶段。婴儿的“前言语活动”明显增多,会发出复杂的语音和连续音节, 并能发出一些近似词语的声音。
第三阶段(9~12个月左右),学话的萌芽阶段。这时候婴儿语音进一步增多,并发生一些质的变化,如明显增加了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词语开始产生。
连续音节阶段婴儿发音的发展和特点与简单发音阶段相比较,连续音节阶段婴儿的发音有如下的发展和特点:
(1)发音和上一阶段相比,增加相当多,尤其是声母,新增加了b、d、g、p、n、f等;韵母也有增多,如ong、eng等。但还是一些较易发的音。
(2)这阶段发音的连续性增加,产生了一个新的特点—发重复连续音节,如a一ba一ba、da一da一da。这时的重复连续音节主要是同一音节的连续重复发出;其中主要是a和b、d、m、n成的音节(ba、da、ma、na),其次是h和ai、ei(hai、hei)。
(3)因发音增多,有些音节和词的发音一样,故开始发近似词的音,如ba一ba(爸爸)、ge---ge(哥哥)、ma---ma(妈妈)、a---i(阿姨)等。这样成人就有可能用一个词联系某个具体人或物来教婴儿。如成人说“灯”,指着灯给婴儿看。有时成人问婴儿“灯呢?”与近半岁的婴儿有的能看灯了,但还不确切,不稳定。这是一定的声音和某一具体东西相联,或声音开始有某种煮义,可能发展成词的最初荫茸。这也是条件联系的建立。
(4)婴儿发音多的时候,常是吃饱了,睡够了,情绪好的时候;视线所及之处。有一些玩意儿使他高兴时,发音更多;在婴儿的上方或附近他特别是成人逗他的时候。所以婴儿的发音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婴儿和成人欢乐交往的一种表示。而成人多进行这样一些活动,注意使婴儿保持良好的情绪,也有利于促进婴儿发音的发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