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柑皮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柑皮,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Citrus chachiensis Hort.等多种柑类的果皮,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一带,以新会、四会栽培最多。广州近郊也有栽培。具有下气,调中,化痰,醒酒之功效。用于饮食失调,上气烦满,伤酒口渴。

入药部位果皮。

性味辛、甘,寒。

归经脾、胃、肺经。

功效下气,调中,化痰,醒酒。

主治用于饮食失调,上气烦满,伤酒口渴。

相关配伍治酒毒或醉昏闷烦渴:柑皮二两,焙干为末,以三钱匕,水一中盏煎三五沸,入盐,如茶法服,妙。(《肘后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采集加工将成熟果实的果皮剥下,晒干。

形态特征茶枝柑又名:新会柑,小乔木,高2-3m。枝多叶密,针刺极少。叶互生,常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锯齿不明显,叶翼小而不明显。花小白色,萼片黄绿色,花瓣5。果实扁圆形或馒头形,纵径4.5-6cm,横径6.5-7cm,基部平或隆起,上有浅放射沟4-8条,顶部微凹;果皮易剥离,质松脆,白内层棉絮状,有香气;瓤囊11-12瓣;中心柱空虚,味酸甜;种子20余粒,卵圆形,淡黄褐色。果熟期12月中旬。

生长环境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一带,以新会、四会栽培最多。广州近郊也有栽培。

药材性状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或丝条状,厚1-4mm。外表面橙红色、红棕色或棕褐色,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或浅黄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

相关论述《本草拾遗》:“去气,调中,治产后肌浮,为末酒下。”

附注本品自宋代以来,就有作陈皮(橘皮)使用的现象,今已成为陈皮的品种之一。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甘嘉荷 - 博士、助理研究员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