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免疫调节肽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种类

免疫调节肽的种类较多,包括动物(人)“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中的一些肽类激素和肽类免疫调节分子、从动物(人)组织器官中提取的一些生物活性肽、从微生物体内和植物组织器官中提取的一些生物活性肽、食物蛋白酶解产生的一些小(寡)肽以及通过化学法合成和/或DNA重组产生的一些小(寡)肽等1。

分类免疫调节肽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可按生物物种(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获取方式、在生物体中的存在部位、前体蛋白质种类、免疫调节效果(刺激/抑制)等来进行划分1。

来源就目前而言,可通过4种途径获取免疫调节肽,包括:①通过理化方法从生物机体组织器官中直接提取;②选择一些适宜的蛋白酶酶解食物蛋白获得;③基于已有研究结果,在已知一些免疫调节肽结构序列的基础上通过化学法合成;④应用DNA重组技术表达已有的免疫调节肽1。

生物活性“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中的免疫调节肽“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中存在多种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肽类激素,主要包括生长激素释放肽、生长抑素、加压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β-内啡肽、蛋氨酸脑啡肽、强啡肽、血管活性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P物质等。这些肽类激素通过影响免疫器官(组织)生长发育、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免疫细胞活性与功能以及免疫分子(细胞因子、抗体等)表达、合成和(或)释放,参与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调节,从而在维持机体免疫功能正常以及维持动物(人)健康中具有重要作用。

从动物组织器官中提取的免疫调节肽胸腺肽是胸腺合成分泌的一种最重要的肽类激素。到目前为止,已从胸腺中提取出了20多种胸腺肽。研究发现,胸腺肽及其制剂主要影响T细胞分化成熟,刺激丝裂原(PHA、ConA)激活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PBL)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增殖转化,促进T细胞表面Thy-1、Thy-2和Lyt-1、Lyt-2、Lyt-3表达以及MIF、IFN、IL-2及其受体产生。

脾脏转移因子(脾脏活性肽)是由T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含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小分子活性肽。它能特异性地将供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转移给受体,从而增强受体的免疫功能。

成骨肽(Myelopeptide,MP)是由骨髓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具有免疫调节的阿片样活性六肽,它在机体选择性免疫矫正和维持机体免疫自稳恒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4种MP,即MP1(Phe-Leu-Gly-Phe-Pro-Thr)、MP2(Leu-Val-Val-Tyr-Pro-Trp)、MP3(Leu—Val-Cys-Tyr-Pro-Gln)和MP4(Phe-Pro-Arg-Ile-Met-Thr-Pro)。其中,MP1对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力低下小鼠抗体水平降低有恢复和提高作用,能与CDT细胞(Th)特异性结合并增强其功能;MP2通过增强T细胞的功能活性而抑制肿瘤产生和生长;MP3通过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而使动物免遭病原微生物感染;MP4作为一种细胞分化因子,可诱导HL-60和K-562白细胞株的终末分化。

来自动物组织器官中其他一些免疫调节肽包括鲨肝肽、地龙肽、法氏囊肽、环发法囊肽、蜂毒等。它们通过影响一些免疫分子和信使分子的表达和分泌释放和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活性等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如鲨肝肽可提高人淋巴细胞Ea花环形成率和NK细胞活性,显著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表达分泌IFN-γ、HLA-DR抗原、mIL-2R和CD25,并抑制TNF-B分泌;地龙肽可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和TNF-α分泌、腹腔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效应、脾淋巴细胞增殖率以及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明显提高。

从微生物体内提取的免疫调节肽胞壁肽是细菌细胞壁构成成分之一的肽聚糖的一个片断。胞壁肽通过活化巨噬细胞并引起杀菌氧自由基(如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等)和炎性细胞因子(如IL-lβ和TNF-α等)分泌增加,引起嗜中性粒细胞、B细胞和T细胞等免疫细胞活化。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胞壁肽还具有杀癌细胞作用。

胞壁酰二肽(N-acetyl—muramyl dipeptide,MDP)是细菌细胞壁的构成组分之一。MDP通过促进丝分裂激活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和提高Th细胞功能活性,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通过活化巨噬细胞,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增强机体非特异免疫功能;通过提高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增强抗肿瘤能力。

趋化肽(CHO-Met-Ile-Phe,fMLP)是细菌的代谢产物之一。低剂量时,fLMP能与白细胞(包括巨噬细胞)上的高亲和力fLMP受体结合,导致白细胞活化,并产生趋化运动;高剂量时,fLMP能与白细胞上的低亲和力fLMP受体结合,导致白细胞活化并释放自由基、溶酶体酶和细胞因子(如IL-6等),并产生细胞毒作用。此外,fLMP在抗肿瘤和增强抗肿瘤药物活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环孢素A(CyclospofinA,CSA)是从真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天然亲脂性环11肽。CSA与胞浆中的嗜环蛋白A结合并形成复合物,使得多种基因(TGF-Q等)的转录、丝裂原激活的T细胞中多种细胞因子(IL-2、IL-3、IL-4、IL-10、IFN)、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的分泌以及T细胞增殖分化及其免疫应答受抑。

从微生物中提取的其他一些免疫调节肽包括云芝糖肽、苯丁抑制素(Bestatin)、Arg-Gly-Asp、氨肽霉抑制剂(Amastatin)、三棕榈酰五肽(Trlpalmitoyl pentapepfide)、新月环六肽(Cyclomunine)和毒蕈环肽A(Mushroomcy cloamanide A)。其中,云芝糖肽可使小鼠脾脏和外周血T细胞及PHA激活的人PBL增殖、CD4+细胞数量和CD4+/CD比值、血IgG水平和抗绵羊红细胞血凝抗体效价以及NK和巨噬细胞抗瘤活性明显提高;苯丁抑制素可使NK细胞活性、细胞免疫功能和抗体产生明显增加;Arg-Gly-Asp有抗(杀)肿瘤细胞作用;而新月环六肽和毒蕈环肽A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从植物组织中提取的免疫调节肽从植物体内提取的免疫调节肽的研究报道较少。有研究报道,油菜花粉中可提取出一种12肽可提高猪胸腺细胞E-玫瑰花环成环率,促进TNF抑制肿瘤细胞L929和PHA激活的人PBL增殖;罂粟(papaver somniferum)花粉中可分离出13肽、16肽、17肽和21肽,均可提高猪胸腺细胞E-玫瑰花环成环率,促进人外周血T细胞转化。

酶解食物蛋白产生的免疫调节肽食物蛋白是生物活性肽的重要来源,食物蛋白分子中隐藏的具有不同生物学活性的氨基酸序列经适宜的蛋白酶酶解后可被释放出来。到目前为止。已通过蛋白酶酶解食物蛋白获得了多种具有不同生物学活性的小(寡)肽,其中一些具有免疫调节活性。

乳蛋白酶解是目前获取免疫调节肽的主要来源。大量研究表明,一些乳蛋白酶解物及其从中分离出的一些小(寡)肽在调节动物(人)机体免疫器官(组织)的生长发育、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性、免疫辅佐细胞的功能和活性、红细胞免疫功能以及免疫分子及其相关分子的分泌释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些植物蛋白的酶解产物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大豆蛋白和面筋蛋白的胃蛋白酶酶解物均能刺激PHA激活的仔猪离体PBL增殖;胰蛋白酶酶解大米可溶性白蛋白产生的具有阿片拮抗活性的大米弹性素(Oryzatensin,Gly-Tyr-Pro-Met-Tyr-Pro-Leu-Pro-Arg)可能通过补体C3a受体途径增强人PMNL的吞噬功能,促进人外周白细胞产生O2-。植物凝集素的胰蛋白酶酶解物可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NK细胞活性,促进Thl应答和巨噬细胞产生H2O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