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209是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现改称达信集团贝尔直升机公司)于60年代中期为美国陆军研制的第一种专用反坦克武装直升机,也是世界上第一种专用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公司编号为贝尔209。美国军方编号为AH-1,西班牙海军编号为Z16。2
60年代中期,美国陆军急需一种高速、装甲强的直升机给运输直升机护航和进行火力支援,但又突出地感到用运输直升机改装成的武装直升机速度太慢、火力弱、载弹量较小、机动性差、航程短,因此要求研制一种新的直升机来满足其要求。贝尔公司着重研究了陆军的改进要求。于1965年3月在UH-1B/C“依洛魁”运输直升机的基础上,自筹资金研制了贝尔209。1965年陆军把该机列入其装备计划,陆军编号为AH-1G,绰号为“休伊眼镜蛇”(Huey Cobra)。1965年9月7日贝尔209首次试飞,同年12月送到爱德华空军基地为陆军鉴定。1966年3月11日,美国陆军正式宣布将该机列入装备计划,同年4月13日决定生产。正式生产前试制了两架预生产型。第一架生产型AH-1G于1967年6月交付使用。同年秋季投入越南战场使用。2
贝尔209在研制过程是,沿用了UH一1B/C的旋翼系统、动力和传动装置,重新设计了流线型窄机身,采用了纵列式座舱布局,从而增大了飞行速度,增强了火力,扩大了机组人员视野,提高了生存性。截止1986年中,由美国和按美国专利生产的AH-l各种型别有3630架。AH-lS的单价为850万美元(1988年美元值),AH-1W的单价为858万美元(1986年美元值)。2
主要型别AH-IG“休伊眼镜蛇”为美国陆军研制的最初生产型。AH-1G为贝尔209的单发型,装一台1044千瓦(1420轴马力)莱康明公司T53-L-13涡轮轴发动机,降低功率使用的起飞和最大连续功率为820千瓦(1114轴马力)。该机于1965年3月开始研制,9月首次试飞,同年12月送交陆军鉴定。1966年3月,美国陆军宣布AH-1G投产,同年4月先后签定了两架预生产型及首批110架和零备件生产合同。随后,美国陆军又把AH-1G的订货合同追加到1075架。2
AH-1G于1967年6月开始交付,同年秋投入越南战场。在越南1968年“新年攻势”和在老挝的1971年春季战斗中大量使用。
AH-1G总共生产了1127架,其中38架于1969年改装成TH-1G,1974年为以色列提供了6架,为西班牙提供了8架,用于反海面舰艇。1977年,将92架AH-1G改装有“陶”式导弹的AH-1Q标准型。随后又决定将改装成AH-1Q的92架和另外的286架AH-1G改装成现代化AH-1S型。1984年9月,宣布再将92架AH-1G改装成AH-lS,1985年9月,又再次宣布改装92架的订货合同。此外,美国陆军还与贝尔公司签订了用一架AH-1G改装成发射“海尔法”激光制导导弹平台和用两架AH-1G改为夜间拦截型的合同。2
AH—1J“海眼镜蛇”AH-1G的改进型。该机为双发型,最初是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研制的,公司编号为209(双发)型。AH-1J与AH-1G的区别是:AH-1J装两台普拉特·惠特尼加拿大公司的T400-CP-400(PT6T-3“双派克”的军用型)组合式涡轮轴发动机,单台功率为1342千瓦(1825轴马力),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平均额定连续输出功率为820千瓦(1115轴马力),起飞或5分钟应急功率可增加到932千瓦(1267轴马力)。AH-1J还装有海上电子系统和设备。1968年5月美国海军陆战队首批订购49架,1969年10月预生产型展出,1970年中到1975年2月间共交付给美国海军陆战队69架,其中最后2架后来改装成AH-1T的原型机。
1982年5月.美国海军陆战队有58架AH-1J在使用中,这时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还与贝尔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为470万美元合同,即把“海尔法”导弹和夜视座舱装在现役的58架AH-1J直升机上。除美国外,以色列、日本、沙特阿拉伯也都装备这种直升机。从1974年起,共向伊朗陆军航空兵交付了202架装有“陶”式导弹的AH-1J。现已停产。2
AH-1Q“休伊眼镜蛇”AH-1G的临时反坦克型,由AH-1G改装而成。前后共有92架AH-1G改装成AH-lQ标准型,改装工作包括装8枚“陶”式反坦克导弹和头盔瞄准系统。随后,这92架AH-1Q又进一步改装成AH-1S标准型。现已停产。
AH-1R“休伊眼镜蛇”与AH-1G相似。但改装1342千瓦(1825轴马力)的莱康明公司的T53-L-703涡轮轴发动机,不装“陶”式导弹。
AH-1S“休伊眼镜蛇”AH-1G/Q的先进型。又称现代化型贝尔209。
AH-1T“改进的海眼镜蛇”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研制的AH-1J双发型的改进型。根据美国陆军航空系统司令部与贝尔公司签订的一项合同,把69架AH-1J中最后两架改装成AH-1T原型机。为了大大提高有效载荷和改善性能,采用了能承受加大了功率的部件。AH-1T的特征是:在加长了机身的AH-1J机体上采用贝尔214的动部件及加大了功率的T400-WV-402(PT6T-6的军用型)涡轮轴发动机和能传递全部额定功率的传动装置。
发动机单台推力为l469千瓦(1997轴马力)。1975年6月23日宣布了最初10架的合同,总共生产了59架,其中51架后来改成能携带“陶”式导弹的布局。第一架AH-1T(美国海军序号59228)于1976年5月20日试飞,1977年10月15日交付给美国海军陆战队。现已停产。2
AH-1T+AH-1T的改进型,装两台T700-GE-401涡轮轴发动机。该机于1983年11月16日首次试飞,1983年12月开始交付给美国海军陆战队鉴定。1986年3月,第一批22架AH-1T+交付给美国海军陆战队。AH-lT+由于发动机功率增加了大约60%,起飞总重增加了40%。
AH-1W“超眼镜蛇”1980年,为适应未来用户对直升机提出的更加严格的技术要求,贝尔公司作为公司自行研究和发展计划的一部分,提出了在AH-1T基础上进一步改型的计划。同样,贝尔公司从美国海军陆战队借用了一架AH-1T,并在这架直升机的基础上改装2台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输出功率为2386千瓦(3244轴马力)T700-GE-700涡轮轴发动机。改装后的AH-1T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试飞。随后,又在这架AH-1T直升机上改装了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输出功率为2423千瓦(3294轴马力)TT00-GE-401涡轮轴发动机。此外,还改装了新型组合式减速器.减速器在结构上进行了一系列细小的改进。T-700-GE-401发动机平均功率和应急功率分别为1260千瓦(1713轴马力)和l285千瓦(1747轴马力)。新型燃油系统被一发23毫米口径爆破弹击中后,不会丧失工作能力。
1984年初,美国国会批准购买44架AH-1W生产型,1985和1986财政年度各购买22架。第一架AH-1W于1986年3月27日交付,后由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做了7个月的试飞。第二架于1986年春做了为期3个月的电磁干扰试验。截止1988年2月,AH-1W一直以每月2架的速度交付,共交44架。1988年8月交付完毕。此外,美国海军陆战队还计划把其他40架AH-1T都改装成AH-1W,第一架的改装已于1986年11月拔款,1989年全部交付完毕。后来美国海军陆战队又订购34架,1991年6月底交付完毕。2
AH-1(4B)W在AH-1W基础上改装4片桨叶无轴承旋翼系统。1989年1月24日首次试飞。
设计特点为提高直升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增加装载武器和空勤人员的能力,采用了流线型机身。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兼射击手)前后排列,提供了最大的视野。为了便于伪装隐蔽和在丛林中飞行,机体体积相当小,外部轮廓低而且窄。机身宽度仅有0.965米。机身两侧有短翼,便于携带武器和在巡航时为旋翼卸载。空勤人员和直升机的重要部位都有装甲保护。
旋翼系统AH-1G/J/Q/R:540型“门铰链”式旋翼系统,与UH-1C的相似。2片旋翼桨叶的弦长较宽。桨叶可互换,由挤压铝合金火梁和蒙皮制成。旋翼有刹车装置。旋翼桨叶不能折叠。尾桨桨叶为2片,全金属蜂窝结构。柔性梁拉力式尾桨位于机身右侧。AH-1J上桨叶弦长增加了,在AH-lJ上也有推/拉尾桨操纵装置。旋翼和尾桨都由轴驱动。旋翼转速为294~324转/分。AH-lT/W:类似于贝尔214的旋翼系统,但加强了旋翼桨毂,桨毂具有弹性和泰氟隆衬轴承。增加了旋翼桨叶的弦长。桨尖后掠,从而降低了噪音和改善了高速性能。尾桨也类似于贝尔214的。但加大了直径和桨叶弦长。旋翼/发动机转速比为1:64.354。尾桨/发动机转速比为1:13.708。2
短翼小的中单翼短翼,用来携带武器和在飞行中为旋翼卸载。翼型为NACA0024-0030,上反角0°,安装角14°。后掠角(1/4弦长)14°42'。
机身普通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具有低轮廓和窄截面。AH-1T/W的前机身加长了 0.305米,以容纳附加的181.5千克燃油,尾梁也加长0.79米。
尾部装置后掠垂尾/尾斜梁在双发型上加强了,以适应加大的功率,呈倒翼型的升降舵安装在垂尾前面一点的尾梁中部。
着陆装置不可收放的管状滑橇式起落架。可选装地面操纵用机轮。
动力装置视型别不同安装一台或两台涡轮轴发动机。燃油容量(G型和J型)为1014升。T型有两个机身油箱,总燃油量为1158升,滑油容量为19升。机身左侧座舱后面设有加口。
发动机滑油箱内装有报警开关,如滑油冷却器或回路中弹损伤后,滑油箱内油面下降,报警开关自动接通座舱中指示红灯,驾驶员打开应急电动泵,使滑油从备用回路流入滑油箱,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座舱两名乘员前后排列,副驾驶员(兼射手)在前座,正驾驶员在后座。乘员由座椅和侧面装甲保护,其他关键部位也都有装甲保护。AH-lS新的平板式座舱盖由7块平面玻璃组成,在贴地飞行过程中可减少反光和被目视发现的可能性。
系统液压系统采用阿别克斯公司的液压泵,压力为207×105帕(211千克/厘米2),用于飞行控制系统和其他方面。主系统的最大流量为30.3升/分。通用系统的最大流量为19升/分。28伏直流电系统。环境控制和防火系统。
机载设备AH-1G通信设备包括AN/ARC-54/131调频无线电台,AN/ARC-51和AN/ARC-134通信设备.KY-28保密通信系统。AH—1T上装有AN/ARC-159(V)超高频指挥电台,AN/ARC-114A调频战术电台,AN/AIC-18机内通话设备、AN/ARN-84(V)塔康,AN/ARA-50超高频无线电罗盘,AN/ASN-75B感应式陀螺磁罗盘,AN/ARN-83无线电罗盘,AN/APN-171(V)雷达高度表,AN/APX-72敌代识别器应答机和AN/APN-154(V)雷达信标发射机,TSEC/KY-28通信安全装置以及XIT-1A/TSEC MK Xll计算机。
武器AH-1G:机头下安装了埃默森电气公司的TAT—102炮塔,炮塔内装GAU-2B/A 7.62毫米“米尼冈”机枪。TAT-102炮塔可由M-28炮塔代替,装2挺“米尼冈”机枪。每挺4000发子弹;或2个M129 40毫米榴弹发射器,每个300发;或一挺“米尼冈”机枪和一个M-129 40毫米榴弹发射器。在这种炮塔里的“米尼冈”机枪有两种射速,由射击板机控制,1600发/分慢速用于搜索或试射。4000发/分用于攻击。M-129榴弹发射器只有一种射速,400发/分。短翼下的4个外挂点可挂:76枚70毫米火箭(分别装在4个M-159火箭发射器内);28枚70毫米火箭(分别装在4个M-157火箭发射器内);两个M-18E1“米尼冈”机枪吊舱。1969年12月,最初交付给陆军的6架AH-lG装备了贝尔/通用电气公司的M35武器分系统。该系统包括左侧短翼内侧挂点的一门20毫米6管M-61自动机炮(射速750发/分)及两个炮弹箱。炮弹箱整流罩固定在翼根下,每个贮存500发炮弹。该系统总的安装重量为531千克。美国陆军总共订购了350套M-35分系统。所有机翼外挂可对称发射或全部一起发射。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由副驾驶员(兼射击手)控制和发射炮塔武器,驾驶员通常利用可调的M-73火箭瞄准具发射机翼外挂武器。驾驶员只能在固定死的前面位置上发射炮塔武器,当射击手释放转换开关的手柄时,炮塔自动地回到向前位置。如果需要的话,射击手也能发射短翼武器。AH-1G的其他作战设备包括M-130干扰物投放器。2
技术数据外形尺寸旋翼直径
G/J/Q/R 13.41米
T/W 14.63米
尾桨直径
G/J/Q/R 2.59米
T/W 2.97米
机长
G/Q/R 16.14米
J 16.26米
T/W 17.68米
机宽(W) 3.28米
机身长
G/J/Q/R 13.59米
W 13.87米
T 14.68米
机身宽
G/Q/R 4.12米
J 4.15米
T/W 4.32米
旋翼桨叶弦长
G/J/Q/R 0.69米
T/W 0.84米
尾桨桨叶弦长
G/Q/R 0.21米
J/S 0.29米
T/W 0.305米
短翼展弦比 3.74米
短翼翼展(全长) 3.28米
旋翼和尾桨之间距离 8.89米
升降舵展长 2.11米
滑橇间距离 2.13米
“陶”式导弹吊舱间宽
G/Q 3.26米
平尾翼展(各型) 2.11米3
面积数据旋翼桨叶(每片) 6.13平方米
尾桨桨叶(每片) 0.45平方米
垂直安定面 2.01平方米
水平安定面 1.41平方米
旋翼桨盘
G/J/Q/R 141.26平方米
T/W 168.11平方米
尾桨桨盘
G/J/Q/R 5.27平方米
T 6.88平方米3
重量及载荷使用空重(包括乘员、燃油、电子设备和装甲)
G 2754千克
J 3294千克
T 3904千克
空重
T 3642千克
W 4627千克
任务燃油载荷
G 680千克
J 725千克
T/W 946千克
最大有效载荷(燃油和武器)
J 1144千克
W 2065千克
T 2445千克
作战重量
G 4266千克
J 4523千克
最大起飞和着陆重量
G/Q/R 4309千克
J 4535千克
T 6350千克
W 6690千克3
性能数据(最大起飞重量,国际标准大气)
最大允许速度
G/Q/R/W 352千米/小时
J 333千米/小时
S 315千米/小时
最大平飞速度(海平面)
G/Q/T 277千米/小时
J 333千米/小时
最大巡航速度 W 282千米/小时
最大侧风速度(悬停) J 74千米/小时
垂直爬升率(海平面) T 92米/秒
最大爬升率(海平面)
G/Q(正常额定功率)375米/分
J(正常额定功率)332米/分
T 544米/分
爬升率(海平面、一台发动机停车)
W 244米/分
实用升限
G/Q(正常额定功率)3475米
J(正常额定功率) 3215米
T(最大连续功率) 2255米
W 4270米以上
悬停高度(有地效)
G/Q 3015米
J 3794米
S 3720米
W 4495米
悬停高度(无地效)
J 365米
W 915米
航程(海平面、最大燃油、无余油)
G 602千米
J 620千米
T 574千米
W 635千米
作战半径(海平面、速度255千米/小时)
S(带4枚导弹) 250千米
(带8枚导弹) 242千米
T 200千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