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历程第一代
苏联的第一代空间站包括礼炮1号到5号共5艘。
礼炮1号由3个直径不同的柱形舱段组成,总长约14.5米,总重约18.3吨。主要基本分系统包括主控制系统,它既可自动进行,亦可由宇航员手控或地面遥控进行;方位和运动控制系统,用于对接操纵;发动机姿态与机动控制系统,用于轨道机动和交会操纵;无线电指令与电视控制系统;远距离通信系统;无线电遥测系统,用于探测进步号目标飞船;电源系统;生命保障系统以及生物医学装置。这些基本系统与后继的礼炮号大致相同。礼炮1号于1971年4月19日发射,运行期间只接待了一批宇航员。
礼炮2号属于军用型,1973年4月3日发射升空,但入轨后不久就发生了爆炸。
礼炮3号于1973年5月11日发射了。不知是运载火箭问题还是其他原因,它的初始轨道很低,只运行了11天便于5月22日坠入大气层烧毁。
民用型礼炮4号空间站于1974年12月26日发射。1975年1月10日,联盟17号飞船发射。在同礼炮4号对接后,宇航员开始进站工作,5月24日,联盟18B载两名宇航员进入轨道。他们在礼炮4号上工作了62天。这两组宇航员在礼炮4号上工作生活共计90多天,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验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功。礼炮4号于1976年2月16日坠入大气层。
4个月后,军用型礼炮5号空间站于6月22日发射入轨。期间它只接纳了两批宇航员。2月26日,礼炮5号的回收舱分离并安全回收。它在轨道上进行了多次调整,最后于1977年8月28日再次进入大气层。1
第二代苏联第二代空间站包括礼炮6号和7号。这两座空间站要解决的问题除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外,另两项重大的变化是长寿命和扩展应用领域。
如果轨道高度保持在250千米,每年消耗推进剂为4.75吨;如果轨道提高到350千米,则推进剂消耗只有600千克。礼炮6号和7号正是采用这种较高的轨道。
另外,为更大限度地提高轨道运行寿命,第二代空间站具有两个对接窗口,一个用于联盟号载人飞船对接,另一个用于不载人货运飞船对接,用于轨道加油和往返运送试验设备、试验物品。
礼炮6号1977年9月29日由质子号运载火箭送入轨道。礼炮6号在轨运行共达58个月。在宇航员进站工作期间,完成了大量科学观测、地球资源观测、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和技术实验。更具有应用意义的工作则是进行了大量半导体、晶体生长实验和用结晶炉及合金炉进行了金属冶炼实验。宇航员还首次熔化了玻璃,这使苏联科学家十分兴奋。这项工作对于制造高性能的光导纤维有重大意义。
1982年4月19日,礼炮7号空间站发射入轨道。5月13日,联盟T-5号飞船载宇航员别列祖瓦和列别多夫进入轨道并于14日与礼炮7号对接成功,开始了新空间站的运行和使用。它在运行期间,取得了许多重大成绩。宇航员基茨姆、索洛维耶夫和阿特科夫创造了在轨时间的新纪录237天。宇航员进行了6次舱外活动,累计时间近23小时。另外重要的活动还有:联盟6号的宇航员通过气闸舱释放了两颗重28千克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卫星,联盟13号的宇航员在舱外对礼炮7号的对接口进行了修理,空间站内宇航员最多时有6人。其他活动包括继续进行礼炮6号的任务。宇航员共进行了涉及各个方面的120多项实验,拍摄了1万张地球和天空照片,极大地丰富了空间科学宝库,取得了非凡的成就。1
发射记录礼炮系列空间站(Salyut)(前苏联,1971年至1986年)
礼炮一号(1971年,1名乘员,1次失败对接)
DOS-2(1972年,无人,发射失败)
礼炮二号/Almaz(1973年,无人,发射后不久失效)
宇宙557号(1973年,无人,发射11天后再入大气层)
礼炮三号/Almaz(1974年,1名乘员,1次失败对接)
礼炮四号(1975年,2名乘员,1名预定乘员无法到达轨道)
礼炮五号/Almaz(1976年-1977年,2名成员,1次失败对接)
礼炮六号(1977年-1981年,16名乘员,其中5位长期停留,11位短期停留,1次失败对接)
礼炮七号(1982年-1986年,10名乘员,其中6位长期停留,4位短期停留,1次失败对接)
礼炮系列空间站由前苏联建造,其中礼炮一号是人类的第一个空间站。这个系列的空间站在1971年到1985年间服役,期间一共发射了1至7号,分为民用的DOS(Durable Orbital Station)型和军用的Almaz型。礼炮2号、3号和5号空间站便属于军事用途的Almaz型。2
事故1971年苏联发射了“联盟-10”号飞船和“礼炮一号”对接,不幸的是,由于飞船的对接舱口发生了机械故障,航天员忙活了五个半小时,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飞船进入空间站的尝试付诸东流。“联盟-10”号只好返回地面。
苏联人不甘心失败,6月7日,“联盟-11”号飞船发射升空。搭载的乘员组是指令长多布洛沃斯基,实验员帕查耶夫和飞行工程师沃罗柯夫三名航天员,最后对接成功,航天员成功进入了“礼炮一号”号空间站。并在其中生活了23天。期间进行了包括太空中星体的观测和拍照,测试植物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生长以及一些医学实验等各种科学实验。
6月29日是“联盟-11”号返回的日子,在飞船与“礼炮一号”解除对接状态时,航天员启动了制动火箭使之与空间站分离。但是,制动火箭被点燃时产生的巨大震动将返回舱的压力阀门震开,而航天员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结果,由于压力阀的损坏,舱内的压力迅速丧失,突如其来的缺氧很快让航天员们昏迷,而迅速的失压又让人体内的体液发生了暴沸,三位航天员全部壮烈牺牲。
在航行近5个月后,“礼炮一号”于1971年10月11日在大气层中烧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