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C-8运输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概况

C-8运输机(DHC-5)由早期的DHC-4型飞机(C-7运输机)发展而来,是一种全天候短距起降运输机,起降距离甚至比一些轻型飞机更短。原型机于1964年4月9日装载通用电气CT-64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完成首飞。

C-8运输机在加拿大和美国陆军(后来在美国空军)服役,曾广泛出口(装载通用电气CT-82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加拿大皇家空军在1968年独立建军,获得了15架DHC-5A,编号CC-115。这批飞机换装了2280千瓦(3055轴马力)的CT64-810-1发动机,载重量增加到6280千克。C-8运输机一共制造了126架,1986年停产。1

研发历程研制试飞在60年代初推进DHC-4“驯鹿”研发的同时,美国陆军就在构思该机的后继机了,要求采用最新的涡桨发动机技术,载重量相当于CH-47A“支奴干”。1962年春 DHC-5赢得竞争,该机起初的绰号是“驯鹿II”,后改为“水牛”。美国陆军、加拿大政府、DHC联合出资进行项目研发,把一架“驯鹿”改装成“水牛”原型机,换装两台通用电气YT64-GE-4涡桨发动机,单台功率2135千瓦(2850轴马力)。

1963年3月美国陆军授予DHC一份合同,订购了4架“水牛”评估飞机,编号CV-7A。但是在美国飞机制造商“购买美国货”的政治压力下,陆军被迫取消了后续的生产型订单。CV-7A在1964年4月9日首飞,1965年春全部交付。

DHC-5“水牛”基本上就是“驯鹿”的放大型,稍稍加大了翼展,机身加长10%,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到18597千克,载货重量几乎达到了“驯鹿”的两倍。“水牛”沿用了“驯鹿”的气动外形以降低了制造成本,不过改用T形尾翼以避开襟翼和螺旋桨的乱流。“水牛”安装两台通用电气的 T64-GE-10发动机,单台功率2135千瓦(2850轴马力)。该机可载41名士兵、或35名伞兵、或24副担架和6名坐姿伤员或医务兵。载货时可装4820千克的货物。“水牛”继承了“驯鹿”优秀的短距起降性能,可在350米的跑道上起降。该机空重10119千克,海平面最大速度430千米/时,1524米高度巡航速度446千米/时,航程853千米。1

交付使用1965年1月美国陆军把两架CV-7A送到越南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评估。1965年末美国陆军提出购买120架“水牛”,但被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于1965年12月否决。1967年陆军的4架CV-7A随其他“驯鹿”一起被移交给美国空军,编号C-8A,多被用于测试用途。

加拿大皇家空军在1968年独立建军,获得了15架DHC-5A,编号CC-115。这批飞机换装了2280千瓦(3055轴马力)的CT64-810-1发动机,载重量增加到6280千克。部分CC-115还被改装成货运/搜救两用型,外观区别是在后人员舱门安装了气泡舷窗。1974年一家涂有联合国色的加拿大“水牛”在黎巴嫩上空被叙利亚地空导弹击落,9名乘员全部丧生。

巴西购买了24架DHC-5,2008年退役,秘鲁也购买了16架。“水牛”于1972年停产,但因市场需求DHC在1974年重启生产线,推出了DHC-5D,换装2334千瓦(3130轴马力)的CT64-820-4发动机,载重量提高到8165千克。此外还有DHC-5B和DHC-5C方案,分别安装T64-P4C和罗罗“标枪”RDa.12涡桨发动机,但没有投产。1976年2月16日,一架DHC-5D打破了12,000–16,000千克级别螺旋桨运输机的爬升速度纪录,爬升到3,000米耗时2分12.75秒,爬升到6,000米耗时4分27.5秒,爬升到9,000米耗时8分3.5秒。

126架“水牛”中的最后一批于1986年交付,除加拿大、巴西、秘鲁外,其他用户还包括:喀麦隆(5)、厄瓜多尔(4)、埃及(10)、肯尼亚(10)、毛里塔尼亚(2)、墨西哥(2)、阿曼(2)、苏丹(4)、坦桑尼亚(6)、多哥(2)、阿联酋(5)、扎伊尔(3)、赞比亚(7)。

总体而言“水牛”的销售没有“驯鹿”成功。为了促销,DHC制造了一架与DHC-5D相似的DHC-5E进行巡回演示,该机的内饰可快速在货机、客机、VIP客机间更换,甚至客货混合布局。该机在1984年的范保罗航展上坠毁,给DHC造成沉重打击。2

改装测试1971年在美加联合项目下,一架加拿大的CC-115被纽约水牛城的贝尔航宇公司改装成XC-8A气垫降落系统(ACLS)验证机。该机可在任何地形甚至是水面降落。机腹下安装了气垫系统,机翼两侧安装了类似于水上飞机的浮筒,并且保留了原先的起落架。

1975年春该机开始试飞,然后美国空军接手在莱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继续试飞到1979年。最后该机改回CC-115后归还给加拿大,现仍在加拿大空军作为搜救机服役。气垫降落系统的复杂性抵消了带了的好处,最终没有飞机采用该系统。

NASA埃姆斯中心把两架C-8A改装成XC-8A验证机。第一架被用于增强型吹气襟翼短距起降研究飞机项目(AWJSRA),该机换装两台罗罗“斯贝”涡扇发动机,机翼经过大规模修改后安装了固定前缘缝翼和吹气襟翼,从发动机压缩机引出的高压空气后从襟翼上表面排出,从而获得了很低的失速速度。同时发动机尾喷管可向下偏转6~104度,但该机的主起落架不能收放。1972年AWJSRA首飞,便显出了极端的短距起降能力。

NASA和波音联合改装了第二架“水牛”,被称为安静短程研究飞机(QSRA)。该机在机翼上方安装了4台莱康明F102涡扇发动机,并改装了上吹气机翼。1978年QSRA开始试飞,同样表现出了良好的短距起降能力。该机甚至在“小鹰”号航母上完成起降,无需弹射和尾钩拦阻。此外QSRA比传统的喷气式客机更为安静,并可在靠近市区的小型机场进行短距起降。

这两种短距起降验证机都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测试了各种先进飞行控制技术。两机在80年代报废,获得的经验被用于麦道C-17运输机上。2

重获新生2006年2月24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维多利亚的DHC备件制造商维京航空公司宣布从庞巴迪公司购买了DHC-1~DHC-7的独家授权,可以生产销售新制造的上述飞机。维京公司先是重启经典的DHC-6“双水獭”生产线,并为该机进行了现代化改进,升级成玻璃座舱。2008年12月表示考虑重启“水牛”的生产线,维京的发言人称许多用户认为现在市场上的新型双发运输机都是天价,而他们能提供价格更为合理的新一代“水牛”。

维京推出了DHC-5NG,换装PW150涡桨发动机和6叶复合材料螺旋桨、冲锋-7 Q400支线客机的发动机舱、霍尼韦尔的Primus Apex航电和玻璃座舱,机身大量采用复合材料组件。维京还考虑为DHC-5NG配备增压座舱,使其成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货机。该公司也在游说加拿大政府采购DHC-5NG作为CC-115的后继机。3

性能参数几何尺寸:机长24.08m,翼展29.26m,机高8.73m,翼面积87.8㎡;

重量与载荷:空重11412kg,最大起飞重量22316kg,有效载重8164kg;

飞行性能:最大速度467km/h(高度3050m),失速速度124km/h,航程1112km(高度3050m),升限9450m,爬升率11.8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