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合作游戏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概念解释

合作游戏是幼儿游戏发展的高级阶段。幼儿在一个组织起来的小组里共同游戏,有分工合作,有共同的目的,有共同计划的活动和方法。比如:角色游戏“娃娃家”、“公共汽车”、“小小照相馆”、“上医院”、“逛商店”等都属于合作游戏。合作游戏在幼儿园十分普遍,尤其是中大班更是如此。开展合作游戏,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接触和交往,使他们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协作,发展幼儿行为的调节能力,并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由于幼儿年龄尚小,缺乏很多社会体验,这就要求在幼儿进行合作游戏时,家长和教育者有必要帮助幼儿准备材料、玩具,指导幼儿作合理的角色分工,并在比较难掌握的地方作出重点示范。成人还可以以一个游戏角色的身份和幼儿一块进行合作游戏,这样,会使幼儿玩得更加开心。2

合作游戏在孩子成长中德作用游戏的社会性分类的一种。几个幼儿一起玩游戏,在游戏中有共同的目的,有达到目的的方法,活动有组织,小组有分工。如玩“娃娃家”游戏,你当爸爸,我当妈妈,她当姐姐;你去上班,我在家抱孩子、做饭,她去上学等等,都是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自己组织的。

合作游戏是在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小班幼儿的游戏活动往往需要成人的引导,否则便不知玩什么,怎么玩,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游戏动作。

从4~5岁开始,幼儿的人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同伴关系开始冲破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优势, 从主要是和成人的关系开始向同龄人关系过渡。中班幼儿在游戏中逐渐结成同龄人的伙伴关系,他们不再总是跟着成人。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和小朋友相处,一同游戏,并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规定主题。他们不会再像小班那样,出现许多平行的角色。他们会自己分工,安排角色,并且游戏的情节比较丰富,内容也多样化。在沙坑里玩沙,能够发展起钻地洞的游戏;搭积木时,搭好了“动物园”后,玩动物园的游戏。当然,这时的同伴关系还只是最初级的,结伴对象很不稳定, 成人的影响仍然远远大于小朋友的影响。到了学前晚期, 这种合作游戏是比较普遍的了。3

儿童游戏的六阶段如美国的帕登按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又将它分为六个阶段:

(1)空闲行为:儿童从一个活动情景转到另一个活动,只是看看,不参与。

(2)旁观者:儿童长时间看其他儿童游戏,有时问问或提建议,但不参加。

(3)单独游戏:儿童用自己选择的玩具自己游戏,专心于自己的游戏,不注意同伴玩什么。

(4)平行游戏:仍是单独游戏,但玩具和同伴的相近,在同伴旁边玩,而不是和他们一起游戏。

(5)联合游戏:和同伴一起游戏,讨论共同的活动,但没有分工,也没有共同的游戏目标,每个儿童根据自己的愿望来做游戏。

(6)合作游戏:儿童在游戏中有共同的目的,有达到目的的方法,活动有组织、有分工。这六个游戏阶段没有绝对的年龄区别,整体趋势是小年龄儿童游戏的社会参与程度低,大年龄儿童游戏的社会参与性更高,组织性也更强。

儿童游戏随着儿童的成长不断从简单趋向复杂,从假想虚构走向真实情景,从社会参与程度低向程度高发展。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游戏类型,广大家长和教育者应了解这些,有针对性地指导不同阶段的游戏,提供恰当的游戏材料,以提高游戏水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