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新月形机翼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

新月形机翼针对翼展利用分段不同的后掠角,靠近翼根处后掠角大,但靠近翼梢处则小得多。如图1。

在翼根部的后掠角大,其厚度翼弦比颇大;在翼梢处,其后掠角较小,机翼较薄。后掠角和厚度的不同组合,可用来获得通过翼展具有相同的临界马赫数。

翼载加大而翼面积保持减小,但用这种翼平面形,主要是为了中等的展弦比。这有助于将诱导阻力减至最小,但无助于翼梢失速问题。然而翼梢失速趋势,是由于翼梢处的后掠角比较小。假如翼梢失速真正发生,升力损失的位置不如普通后掠翼,因而其上扬趋势被减小。

由于翼梢处的后掠量比较小,在高速飞行状态下可依靠横向操纵改进。1

使用机型H.P.88[英]首次飞行:1951年6月21日

目的:研究“胜利者”轰炸机用的新月形机翼的飞行特性

动力装置:一台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尼恩”102涡喷发动机,静推力2313公斤。

翼展:12.19米

机长:12.19米

总重:6640公斤

最大平飞速度:约M=0.9

座舱:一名驾驶员

设计特点:装“胜利者”轰炸机1/4缩比机翼。机翼前缘具有三种不同后掠角,采用了外侧前缘襟翼和后退时后缘襟翼。用“休浦马林”521型攻击机的机身。新设计的尾翼,用高置全动式平尾。后机身装有减速板,后三点起落架。

历史:新月形机翼是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发明的一种机翼基本外形,这种机翼的后掠角与相对厚度从翼根向翼尖逐步减少,使机翼沿整个翼展有不变的临界马赫数。H.P.88的机翼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由布莱克本和通用飞机公司制造,最初飞机被布莱克本公司命名为Y.B.2。以后改称H.P.88。该机载完全探索新机翼的全部潜力前失事。尽管如此,新月形机翼仍为汉德利·佩季公司采用于“胜利者”式轰炸机。这种轰炸机的某些型别现在仍然被英国空军用作空中加油机。2

胜利者轰炸机“胜利者”于1947年开始设计,1949年签订原型机合同。该机共生产74架,1964年停产。1993年退役,法国的幻影IV也于1996年退役,从此英法两国都没了战略轰炸机。“胜利者”采用新月形机翼和高平尾布局,四台引擎装于翼根,采用翼根两侧进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