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凝析油气测井评价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凝析油气与一般的天然气区别

1、从流体相态的角度考虑,凝析气之所以不同于油和一般的干气,主要是其PVT相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凝析气在地层高温高压等热动力学条件下,处于单相的气态,而当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时,便会有部分凝析油从凝析气中析出,形成气液两相,而干气总是以单相气态存在的。干气的地层压力温度线远离相包络线,而凝析气的地层压力温度线总是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凝析温度之间,在相包络线外。

2、凝析气区别于一般的天然气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地下反凝析现象。当地层压力降到系统的露点压力以后,地下凝析气中就开始析出凝析油,并占据了部分孔隙体积,随着地层压降的继续,会有越来越多的油析出,在地下形成一个渐渐增大的凝析油饱和度,这往往给测井评价油气类型带来很多困难。1

注:对凝析气井在高温高压下取其储层流体称之为PVT取样。

|| || 天然气组分的临界特点

凝析油气解释不利因素对凝析气层识别时,有以下不利因素:

①地层条件下凝析气与高挥发油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小,导致常规测井响应差异微弱,加之测井资料计算的孔隙度平均相对误差约5%,因此利用孔隙度资料识别凝析气层难度较大。

②泥浆侵入造成冲洗带含油气饱和度减小,引起三孔隙度测井资料对油、气层的分辨率下降。

③区块若低孔低渗非均质储层,泥质含量较高,平均11%。在总的测井响应中,岩性贡献大,孔隙流体的贡献被削弱。

鉴于上述原因,对三孔隙度测井曲线进行叠加、交会和放大处理,突出凝析气对测井响应的贡献,同时利用固井后补偿中子延迟测井来消除岩性和泥浆侵入的影响,更利于解决凝析气层识别这一难题。1

评价方法1****、双中子孔隙度差值法

根据岩心分析和纯水层测井资料,将中子孔隙度分别用密度和声波测井值表达:

式中:

ZDCN、ZACN—分别为密度和声波时差转换的中子孔隙度;

A、B、C、D—常数;

DEN、CNL、AC—分别为密度、中子、声波时差测井值;ΔAN—中子孔隙度与声波转换中子孔隙度差值;

ΔND—中子孔隙度与密度转换中子孔隙度差值;

ΔAND—双中子孔隙度差值。

结合试油和投产资料,统计出以下判别标准:凝析气层,ΔAND>5;油层或水层,ΔAND≈0。

2、双****压缩波模量差值法

压缩波模量反应岩石强度的参数,其值越大,反映岩石强度越大。当岩石孔隙中存在凝析气时,声波时差与密度计算的压缩波模量减小,中子孔隙度计算的压缩波模量增大,利用两者间的差异,可以识别凝析气层。1

识别结果见下表。

|| || 凝析气层解释成果表

3**、固井后补偿中子延迟测井识别法**

裸眼条件下,泥浆侵入不可避免,特别是储层流体为低密度的凝析气和挥发油时,侵入更深,三孔隙度测井对油气识别难度增大,而固井后补偿中子测井则具有优越性。首先是固井前、后近井眼环带含油饱和度有明显差异,泥浆驱替油气程度越高,两次测井响应值差异越大。

其次是不同性质的储层流体,固井后恢复时间不同,一般气相恢复较快,油相恢复较慢。据油井实测资料分析,气相恢复在固井后不超过6天,油相恢复较慢则需15天左右(如图)。

**油层:**三次测井基本重叠。

**油气过渡带:**固井后6天测井,由于近井眼环带储层流体以气相为主,补偿中子测井值减小,随着油相恢复,固井后15天测井补偿中子测井值又增大。

**凝析气层:**固井后6天和15天所测补偿中子数值变化不大,但和完井电测差异大,说明气相在6天时已基本恢复。

4**、应用中子密度曲线识别气层和凝析油层**

气层对中子密度的响应与油水有较大的差别。中子测井测量地层的含氢指数,由于天然气和轻质油的含氢指数比油水要小得多,因此地层含气时,中子孔隙度偏低;天然气的密度比油水小,因此气层的密度值偏小。这样在中子密度的重叠图上,中子密度有明显的交叉现象。

5**、三孔隙度测井资料**

三孔隙度测井(中子、密度、声波)是用来评价油气藏储集性能的重要测井项目。由于地层中的气对三孔隙度测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三孔隙度测井还可以用于气层的识别。对于所有的孔隙度测井,都是模拟纯水地层刻度的。由于天然气具有相对较小的含烃指数和体积密度,以及较大的声波时差,如果地层中含有天然气,用于计算的视孔隙度将会与实际地层孔隙度产生一定量的偏差。一般来讲:ΦA≈ΦD>Φ>ΦN。

由于凝析气中含有不同程度的凝析油,加之岩性复杂或泥浆滤液侵入的影响,在塔里木盆地,三孔隙度测井气特征的显示,往往被掩盖和削弱。为了有效地识别凝析气藏,我们研究提出了以下两个复合参数作为地层的含气指示,以放大气特征的显示。

6**、测井综合评价凝析气藏的方法**

利用多种测井资料进行凝析气藏的综合评价,主要包括流体性质的多指标综合判别和储集特性的多参数综合分析。流体性质判别的关键技术是合理地选择对流体中的气相敏感的测井响应及相关变量。储集特性分析的关键技术是能够准确地进行测井资料的气校正,才能有效地计算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