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特殊储量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稠油储量

稠油又称重油(heavy oil),由于稠油中轻质馏分少,沥青及胶质含量很高,所以稠油密度大、粘度高。

1、分类

稠油分类将地下原油粘度大于100mPa.S的原油划为稠油,并进一步划分为三个类别:

普通稠油:原油粘度100~10000mPa .s,或相对密度大于0.92;

特稠油:原油粘度10000~50000mPa.s,或相对密度大于0.95;

超稠油:原油粘度大于50000mPa.s,或相对密度大于0. 98。

目前,对200mPa.s以下的稠油采用常规方法开采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对200~500mPa.S的稠油多视具体条件决定冷采或热采。对500mPa.s以上的稠油,一般都采用热力方法进行开采。目前我国注蒸气开采稠油的技术己比较成熟,其深度可以达到1500~1800m,可以开采的粘度达到50000mPamPa.s或更高。1

2、世界稠油资源的分布:

稠油在世界油气资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据统计,世界稠油、超稠油和天然沥青的储量约为1000×108t。稠油资源丰富的国家有加拿大、委内瑞拉、美国、前苏联、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其重油及沥青砂资源约为4000×108~6000×108m3(含预测资源量),稠油年产量高达1127×108t以上。加拿大重油最为丰富,阿尔伯达盆地是主要分布区,有阿萨巴斯卡、冷湖以及和平河等8个大油田,地质储量约为2680×108~4000×108t。委内瑞拉4个已知重油聚集区,地质储量约为490×108~930×108t,主要分布在波利瓦尔油区、东委内瑞拉盆地及其南部的奥里诺科重油带。美国重油和特重油油田地质储量约90×108~160×108t,克恩河油田是其主要的稠油油田。前苏联总的勘探和认识程度较低,约有200个特重油油田,重油储量约1200×108t。中国重油沥青资源分布广泛,已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重质油田,预计中国重油沥青资源量可达300×108t以上。2

高凝油储量原油凝固点在40℃以上的石油称高凝油。

高凝油即高含蜡、高凝固点原油,在我国辽河沈阳油田、河南魏岗油田、大港枣园油田等地都有分布。而沈阳油田具有丰富的高凝油储量,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高凝油生产基地,在探明的含油面积103.7km2、地质储量2.9×108t 中,高凝油约占80%。高凝油主要分布在辽河断陷盆地大民屯凹陷油藏中,其凝固点最高为67℃,含蜡量40%以上,均为世界所罕见。攻关不畏难的石油科技工作者和生产一线的石油工人,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并借鉴国外类似油田的开采经验,于1986年底投入全面开发,三年就形成了300×104t产能。同时,与之配套的先进的集输工艺等地面工程、丛式井组采油等先进的开采工艺,使沈阳油田的整体开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高凝油主要由于高含蜡导致其很高的凝固点,因而在开发中需要采取特别的井筒加温技术,才能保证高凝油从井底采出到地面的过程中不至于结蜡凝固。由于高凝油的开发需要特殊的开采工艺和集输技术,因此在储量计算中要特别指明并单独列出。1

目前,所有的高凝油田,一般的油层埋藏都比较深,油层温度较高,原油在油层状态下呈液态可自由流动,基本属于牛顿流体,只是在原油沿井筒向上流动的过程中沿程散热,温度下降,在井筒的某一深度下达到析蜡点,原油中的蜡开始析出,进而使原油失去流动性,发生所谓的“凝固”。可见高凝油开采可以采用常规的开采工艺,但必须解决温度问题,即在开采过程中要保证井筒内的油流温度始终接近或高于凝固点。目前,高凝油开采工艺大多是以一种动力热液做为循环介质,或靠电缆发热补偿油流在井筒中的热量损失,同时还采用了井筒隔热措施。也有一些含水高、产液量大或凝固点相对较低的油井,依靠油流流速,破坏蜡晶网状,使原油不易凝固,并辅以一般的防蜡措施,如下刮蜡器、定期热洗、化学清蜡等手段而进行常规采油。

在油层条件下,蜡全部溶解于原油中,此时,高凝油的流动特性与普通原油无甚差别,只是因重烃含量高而粘度稍大。当然,也有个别的高凝油藏埋藏较浅,油层温度低,甚至低到原油凝固点附近或以下,这导致大量的蜡在地层中析出,使原油具有了结构粘度,从而地下原油失去流动性,或流动性极差。如沈阳油田的浅层高凝油,曹台潜山、35块等,油层深度在1000m 左右,油层温度低于凝固点,原油在地层中失去流动性,采用井筒热采工艺技 术产能很低,即使采用了电磁加热技术、蒸汽吞吐技术,油层产能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因此,对浅层高凝油的开发技术,即对地层的加热技术,仍是一个较难开发的课题,还需要不断地探索、试验,不断地总结经验,以争取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近年来,通过大量的实验,地层热化学技术和地层深部注细菌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浅层高凝油开采提供了技术 方向。

高凝油开采的工艺必须适合高凝油的流变性。这种流变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高凝油从井底沿井筒向上流动时,沿程散热,脱气,当油温接近或达到初凝点以下时,大量的蜡析出,粘度急剧增大,失去流动性,甚至成固体状态;另一方面是指高凝油的结构粘度,且随剪切速率明显变化。一般认为,油井产量越高,油流动过程中热量损失就越低,到达井口 的剩余温度则越高,同时,油流速度快,即高的剪切速率,可破坏蜡晶的网状结构,使结构粘度突降或消失。在正常的生产情况下,井筒及井口出油温度可以在凝固点以下,因为该凝 固点实际是“静凝固点”,油井生产时原油的“动凝固点”要低于“静凝固点”。如果一口油井有足够高的油层温度及油井产量,即使井筒及井口温度低于凝固点,也可以采用常规方式开采。1

非烃气储量非烃类天然气包括硫化氢、二氧化碳及氦气等。工业气井中非烃类天然气含量大于一定标准者应单独计算非烃气的储量。例如,当硫化氢含量大于0.5%时即应单独计算储量;在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5%及氦气的含量大于0.05%时,也应单独计算它们的储量。

在我国己发现的天然气藏中,烃类天然气占绝对优势,其比例约为98%。相比之下,非烃类气藏较少,其比例仅占2%左右。在非烃气藏中,二氧化碳气发现较多,目前己在我国东部地区发现二氧化碳气田28个,它们主要位于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苏北地区、广东三水地区、东海、莺歌海及珠江口海域等东部地区,其中苏北黄桥二氧化碳气田探明二氧化碳储量达200×108m3,二氧化碳的主要储集层含量高达92%~98%。该黄桥二氧化碳气田的一些气层还含氦气0.13%~1.06%,最高1.34%。硫化氢气藏也时有报道,例如河北赵兰庄气田孔店组一段的硫化氢气藏,其硫化氢含量就高达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