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科耳棱镜
尼科耳棱镜的制作方法如右图(a)所示。取一块长度约为宽度3倍的优质方解石晶体,将两端面磨去一部分,使平行四边形AECF中的71°角减小到68°,变为A'EC'F,然后将晶体沿着垂直于A' EC' F 及两端面的平面A'BC'D 切开,把切开的面磨成光学平面,再用加拿大树胶胶合起来,并将周围涂黑,就成了尼科耳棱镜。
尼科耳棱镜的光轴方向xx′在平面A'EC'F 内,断面(即胶合面)垂直于这个平面,A'C'是它们的交线。光轴位于图面内,和入射端面A'E 所成的角为48°。
加拿大树胶是一种各向同性的物质,它的折射率n比寻常光的折射率小,但比非常光的折射率大。例如对于 λ=589.3mm的钠黄光来说,方解石晶体no=1.6584,ne=1.4864;加拿大树胶n=1.53。因此,o光和e光在胶合层反射的情况是不同的。对于o光来说,它是由光密介质(方解石)到光疏介质(胶层),在这个条件下有可能发生全反射。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θc=sin-1(n/no)=sin-1(1.53/1.6584)≈68 °。当自然光沿棱镜的长边方向入射时,入射角为22°,o光的折射角约为13°,因此,在胶层的入射角约为77°,比临界角大,就发生全反射,被棱镜壁吸收。对于e光,它是由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因此,不发生全反射,可以透过胶层从棱镜的另一端射出。显然,所透射出的偏振光的光矢量与入射面平行。
尼科耳棱镜的孔径角约为±14°。如上图(b)所示,当入射光在 S1侧的孔径角超过 14°时,o光在胶层上的入射角就小于临界角,不发生全反射;当入射光在S2侧的孔径角超过14°时,由于e光的折射率增大而与o光同时发生全反射,结果没有光从棱镜中射出。因此,尼科耳棱镜不适用于高度会聚或发散的光束。1
格兰棱镜尼科耳棱镜的出射光束与入射光束不在一条直线上,这在仪器中会带来不便。格兰棱镜是为了改进尼科耳棱镜的这个缺点而设计的。
右图是格兰棱镜的断面图,它也用方解石制成,不同之处在于端面与底面垂直,光轴既平行于端面也平行于斜面,亦即与图面垂直。当光垂直于端面入射时,o 光和 e 光均不发生偏折,它们在斜面的入射角就等于棱镜斜面与直角面的夹角θ。选择θ使得对于o光来说,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发生全反射而被棱镜壁的涂层吸收;对于e光来说,入射角小于临界角能够透过,从而射出一束线偏振光。
组成格兰棱镜的两块直角棱镜之间可以用加拿大树胶胶合,这时θ角约为 76.5°,孔径角约为±13°。用加拿大树胶胶合有两个缺点:一是对紫外光吸收很厉害,二是胶合层容易被大功率的激光束所破坏。在这两种情况下往往用聚四氟乙烯薄膜作为两块棱镜斜面的垫圈,一方面可以产生空气层,另一方面也具有使斜面微调平行的作用。这时θ角约为38.5°,孔径角约为±7.5°。
当一束激光从棱镜通过,除了产生偏振外,出射光束与入射光束还会有微量平移。由右图可以求出出射光束相对入射光束的平移距离。在ΔABO中,
,在ΔACO中,
,所以,平移距离为
式中,H为空气隙的厚度,θi为入射角,θe为e光的折射角,只要H比较薄,平移距离是很小的,可以认为光束沿原路径传播。
沃拉斯顿棱镜沃拉斯顿棱镜能产生两束互相分开的、光矢量互相垂直的线偏振光。如右图所示,它是由两块直角方解石棱镜胶合而成。这两个棱镜的光轴互相垂直,又都平行于各自的表面。
当一束很细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到AB面上时由第一块棱镜产生的o光和e光不分开,但以不同的速度前进。由于第二块棱镜的光轴相对于第一块棱镜转过了90°,因此在界面AC处,o光和e光发生了转化。在第一块棱镜中的o光,在第二块棱镜中却成了e光。由于方解石的no>ne,这样o光通过界面时是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因此将远离界面法线传播;而e光通过界面时是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因此将靠近界面法线传播,结果两束光在第二块棱镜中分开。这样经过CD面再次折射由沃拉斯顿棱镜射出的是两束按一定角度分开,光矢量互相垂直的线偏振光。不难证明,当棱镜顶角θ不很大时,两支光差不多对称地分开,它们之间的夹角为。2
其他偏振棱镜除了上述的几种棱镜外,人们还根据实际的需要,设计出其他偏振棱镜,如右图所示。图(a)被称为洛匈(Rochon)棱镜;图 (b)被称为塞纳蒙特(Se’narmont)棱镜;图(c)被称为福斯特(Foster)棱镜;图(d)被称为格兰-汤姆逊(Glan-Thomson)棱镜。
洛匈棱镜o光和e光的分离角约为10°;塞纳蒙特棱镜o光和e光的分离角略小于洛匈棱镜;福斯特棱镜可以使o光和e光从两个垂直面输出;格兰-汤姆逊棱镜o光和e光虽然不是以90°分开,但分离角也很大,而且o光的损耗比福斯特棱镜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