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次级强化物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次级强化物,也称为“二级强化物”,与“一级强化物”相对。指经过学习能够强化有机体反应的刺激物,即二级强化中的刺激。1

定义次级强化物(secondary reinforcement stimulus),亦称为“二级强化物”、“条件强化物,”与“一级强化物”相对。指经过学习能够强化有机体反应的刺激物,即二级强化中的刺激。1任何刺激只要经常地与初级强化物相配对,都可以变成次级或条件强化物。2

详细信息我们的生活中有很丰富的条件强化物,最普遍的两项就是金钱和赞美。我们认为,金钱是一种强有力的强化物,因为它经常和初级强化物配对——我们可以购得食物、饮料及舒适的待遇,这些仅是一些显而易见的东西。同样仅仅只是赞美,即使没有初级强化物,也能让我们持续进行许多活动。2

斯金纳的实验斯金纳(B.F.Skinner)做了一系列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在试验中,一只饥饿的动物--通常是一只老鼠或者是一只鸽子被放在一个称为“斯金纳箱”的笼子里,箱子里只有一个下附食物盘子的杆子,杆子上的小灯可在实验者的判断下打开。单独留在箱子里的动物可以到处奔跑、探索,偶尔它会侦查并压按杆子。老鼠第一次压杆子的比率是基线水平(baseline level)。建立基线水平后,实验者触动箱子外面的食物仓,之后每次老鼠按压杆子时就有一个小食物丸进入盘子。老鼠迟到食物且很快地再次压杆子;食物强化压杆子,压杆子的频率明显增加。假如食物仓被中断,压杆子不再有食物,则压杆子的频率就会减少。2

上述实验操作是典型的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做一些小改变,就可以说明条件强化如何运作。当一只老鼠在斯金纳箱里压杆子时,有一声音即时响起,不久接着有食物送到(这里的食物是初级强化物,声音就是次级强化物)。动物通过这种方式形成条件反射后,实验者开始进行消退过程,故当老鼠在压杆子时,声音和食物都不会出现,动物立即停止压杆。接着再联结声音而非食物,当动物发现压杆会产生声音,压杆比例明显增加,即使后面没有食物也能克服消退作用。声音经由经典性条件反射获得了强化的性质,因为这声音与食物紧密地配对,它代表着食物的信号。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殷晓莉 - 儿童心理专家 副教授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