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视觉表象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表象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 出现。

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直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具有抽象性。

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用”心理旋转“实验说明。

心理旋转实验向被试呈现一些非对称性的字母(如“R”)或数字。他们系统变化这些字母或数字的倾斜角度,变化范围为0~ 360 °,变化间距为60 °。这意味着有6种不同的倾斜角度,即顺时针方向分别倾斜0 °( 360 ° )、 60 °、 120 °、180 °、240 °和300 °。此外,旋转为正常角度的刺激,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反的。被试的任务是做“正”或“反”的判断。2

Cooper和Shepard发现,当倾斜角度从0 °向180 °变化时,被试判断的潜伏期也相应地增长。这说明,当倾斜角度从0 °向180 °变化时,被试逆时针旋转表象。然而,当倾斜角度从180 °向360 °变化时,被试判断的潜伏期并不相应的增长,而是相应地缩短。这说明,当倾斜角度从从180 °向360 °变化时,被试的心理旋转并不是逆时针方向进行,而是顺时针方向进行。

实验结果提示,当刺激倾斜角度从0 °向180 °变化时,被试可能逆时针旋转方向对刺激进行心理旋转,而当刺激倾斜角度从180 °向360 °变化时,被试的心理旋转可能沿顺时针方向进行。这说明,心理旋转知道从方向上看是灵活的,符合认知经济原则。为了作出正确的判断,被试会选择一条捷径。同样,当我们旋转实际的物体时,也是如此。

表象的作用1.表象是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表象的积累和丰富对人的记忆活动、思维活动和想象活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据推测,在人们的记忆中,语言信息量与形象信息量的比是1∶1000,也就是说,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回忆时,多数以表象的形式出现。如,在回忆时,“树”在头脑中的形象就可能是杨树、柳树、柏树、松树,它又可能是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树。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了表象也就有了记忆。表象的形象性和概括性,使人们可以利用表象进行想象活动和思维活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抽象思维尚未充分发展,因此,在他们的认识活动中,表象的作用尤为重要。

2.表象是正确识别外界事物的参照物 。在大干世界中,人是怎样从众多的事物中把自己已经认识过的事物识别出来的呢?就是靠的表象。人们总是将现实中呈现的物体与头脑中所贮存的该类物体的表象进行对照比较,如果二者相一致,就能迅速识别它。

3.表象能调节和支配身体的运动。 从简单的动作学习到某些职业的专门操作活动,表象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如小学生在写字、绘画、手工、体操之前,总是先浮现出表象,在表象的参与下进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