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种间合作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种间合作的类型1.原始合作

原始合作(proto-cooperation)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对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但彼此分开后,各自又都能够独立生活。这是一种比较松懈的种间合作关系。海洋甲壳动物蟹类的背部常附生着多种腔肠动物,如寄居蟹(Pagurus)和海葵(Stomphia)。共居时,腔肠动物借助蟹类提供栖所、携带残余食物;而蟹类则依靠腔肠动物获得安全庇护,双方互利,但又并非绝对需要相互依赖,分离后各自仍能独自生活,这便是典型的原始合作关系。有些学者也把它称为互生关系。

2.偏利共生偏利共生(commensalism)是两个不同物种的个体间发生一种对一方有利的关系,称为偏利共生。如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偏利共生。附生植物如地衣、苔藓等借助于被附生植物支撑自己,可获取更多的光照和空间资源。几种高度特化的鲫鱼,头顶的前背鳍转化为由横叶叠成的卵形吸盘,借以牢固地吸附于鲨鱼和其他大型鱼类身上,借以移动并获取食物,但对宿主并不构成障碍。许多动物以其他动物的栖息地作为隐蔽处,某些鸟类栖息于其他鸟的弃巢中,小型动物分享大动物居所以及植物为动物提供隐蔽场所等都是偏利共生的表现。有的学者,也常将偏利共生与前述的原始合作统称为共栖。

3.互利共生互利共生(nuihmlism)是不同种的两个个体间的一种互惠关系,可增加双方的适合度。互利共生发生在以一种紧密的物理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生物体之间。例如,地衣就是藻类和菌类的共生体,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养分给菌类,菌类提供水分和无机质给藻类,如果把地衣中的藻类和菌类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白蚁以木材为食,但它本身不能消化纤维素,必须依靠肠内鞭毛虫分泌的纤维素消化酶,才能将纤维素分解,分解产物供双方利用。菌根是真菌菌丝与许多种高等植物根的共生体,真菌帮助植物吸收营养(特别是磷),并从植物中获得营养,若无菌根,许多高等植物就会生长不良甚至不能生存,多数藓类、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组织或多或少都与真菌菌丝体交织在一起,各种植被的优势植物几乎都有明显的菌根,菌根联合在贫瘠土壤中尤为重要,实践中现已普遍在灌木和树木上接种菌根以帮助其进行联合。动物之间也有共生,清洁鱼和清洁虾与“顾客”鱼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互利共生,清洁鱼不与“顾客”鱼生活在一起,但可从“顾客”鱼身上移走寄生物和死亡的皮肤并以此为食。在巴哈马群岛一暗礁处移走清洁鱼,会引起一些鱼类迅速发作皮肤病和死亡。动物和植物也有共生关系,如开花植物与传粉昆虫。

中美洲伪蚁属的一种蚂蚁与圆棘金合欢之间也有共生关系,蚂蚁可使其免受害虫侵袭,并加强其竞争能力,同时,蚂蚁从圆棘金合欢中得到食物和栖息地,并在其上产卵和孵化下一代。

生物间的互利共生,有的是兼性的,如多数有花植物与特定的某种昆虫之间的关系,即某种生物能从另一种中获得好处,但并未达到离开对方就不能生存的地步; 另一些是专性的,专性互利共生也可分单方专性和双方专性。按共居状况分为外共生和内共生。清洁鱼或清洁虾在鱼类的体表,以吞食病灶组织和细菌等为生,兼为鱼类治病,这属于体外共生;鞭毛虫寄居在白蚁或其他动物的消化道里,消化纤维素供给宿主,宿主则为其提供营养和栖所,这属于体内共生。有些单细胞的藻类、细菌生活在原生动物的细胞内,并有物质交流,这属于胞内共生。胞内共生在进化论上有重要的意义。共生是一种更加密切的、结合比较牢固的种间合作关系。也有学者把共生称为互利或互惠(mutualism)。2

种间合作的意义种间合作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种间关系,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