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干化作用

原创
收藏

某些油脂(如桐油、亚麻油等)暴露在空气中,能逐渐形成一层坚韧、有弹性、不透水的薄膜,这种现象称为油脂的干化作用。

简介容易干化的油称为干性油。干性油可用作油漆、涂料的原料。

干化作用的化学本质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油脂的不饱和程度以及碳碳双键的共轭有关。例如桐油分子中的桐油酸含有三个共轭双键,不但干化快,而且薄膜坚韧,是很好的干性油。

亚麻油分子中的亚麻酸,虽和桐油酸一样是十八碳三烯酸,但亚麻酸中的三个双键不是共轭的,其干性就比桐油差。1

分类按碘值大小可将油脂分为三类:

干性油涂成薄层后在空气中能“干燥”结成固体膜的油脂。主要成分为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碘值在130以上。如桐油、梓油、亚麻籽油等。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和油毡等工业。

半干性油“干燥”性能介于干性油与不干性油之间的油脂。碘值在100-130之间。“干燥”速度比干性油慢得多,生成的固体薄膜有时会重行变粘。如大豆油、棉籽油、向日葵油等。根据油的性质,分别可供食用或用为肥皂和油漆等工业的原料。

不干性油涂成薄层后在空气中不能“干燥”结成固体膜的油脂。碘值在100以下。如花生油、茶籽油、蓖麻子油等。根据油的性质,分别可供食用或用以制造肥皂、润滑油、药品等。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屈明 - 副研究员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