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沿岸沙滩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沿岸沙滩就是由于沙子淤积形成的沿水边的陆地或水中高出水面的平地。1

简介海底岩石风化后的石英砂、被河流带进海洋的石英砂,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在平缓的海岸堆积成为海滩、沙滩。在大一些的湖泊也可以在湖岸形成沙滩。沙滩大多是金色,是因为含有杂质。1

形成原因一、海水冲水和侵蚀作用

沙滩是由于海水对陆地上的岩石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岩石中比较易溶于水的成份比如石灰岩随着海水流失掉,而砂子是很坚硬的石英就会保留下来,由于海水冲击和风化作用,天长日久,大块的石英会逐渐破碎成小块,直至变成小粒的砂子。

二、陆地上的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到海中

地球上大多数矿物质都是钙、硅两种元素组成的,岩石风化后受到风力或水流的运输携带,质量小的带走沉积形成土壤——平原,质量中等带走当风速或流速减小便沉积形成沙滩(土要当载体速度降的更低被带到更远的地方,碎石提前沉积了),质量大的留在原地继续风化。最后的结局是变成土壤,现在地球上的土就是这么形成的。当然还存在岩浆喷发形成岩石的现象,虽说现在的火山远少于远古时期。现在用的沙子是在沙子的聚集地——沙场运来的。

沙子主要是由矿物质和动物骨骼成分构成的,基本上呈白色。其成分中大多为硅,钙氧化物,因为形成二氧化硅和氧化钙等物质后,自身的硬度就很难继续被风化和分解,只能被海水和风力运走。

沙子在形成沙滩的过程中,其中掺杂不同的物质,所呈现的自身的白色就会被掩盖。富含磁铁矿的沙子颜色较黑,其来源多为火山中的玄武岩。含有氯酸盐及海绿石的沙子则颜色偏绿,其来源为有高含量的橄榄石的玄武岩(熔岩)。某些区域的沙子亦包含有石榴石及一些小宝石的坚硬矿物。

所以,肉眼所看到的沙滩多为混合物,所表现出来的银色只是其杂质少而呈现的沙子的本身颜色,和一些晶状矿物质。北海银沙滩的形成类似于新墨西哥州白沙国家保护区地域的石膏沙丘,因为那里是保护区,所以外界杂质很少融入沙子,所形成的沙丘也呈光亮、白色。

此外,地域也是主要环境,北方的沙子是石头风化被河流带来的,基本上形成的是黄色的沙滩.所以保护好的,杂质少的就格外先得“亮眼”。而南方的海边沙子是海洋动物的骨骼碎沫是白色的沙滩,比较细腻。1

主要类型天然沙滩一般有两种:硅质沙滩和钙质沙滩。

硅质沙滩由海滩岩石风化成的碎屑堆积,也可由河流搬运后沉积而成。颜色一般是黄色的。钙质沙滩由海中珊瑚的碎屑堆积成,一般呈现白色。1

侵蚀问题引起沙滩和海岸侵蚀的原因很多,但可归结为两种。

其一是受侵蚀岸段岸滩的泥沙供给量减少。一般是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滨海取沙、河流建闸和海岸工程拦沙等。自全新世海平面基本稳定以来,除发生台风、风暴潮等异常事件而外,多数海岸已经相对稳定,虽然全球性的海面上升会造成海岸的侵蚀,但由它引起的侵蚀是一缓慢的过程,在3~5年短时间尺度来看,岸滩的动力地貌基本趋于平衡。但如果人们在滨海取沙,海洋动力势必重新塑造自己的岸滩平衡剖面,造成海岸侵蚀。

其二,近岸采沙,很多情况是开采水下沙坝。由于水下沙坝被开采,使得海滩的天然“防波堤”消失,在波浪动力的作用下,海滩将重新自我塑造,以达到海滩的动力地貌达到新的平衡。结果,沙滩滩面下蚀,后滨沙丘被侵,岸线后退,侵蚀的沉积物在波动力的作用下,重新在水下形成新的沙坝。新形成的沙坝又被开采,形成恶性循环,最终结果是,岸线不断后退,滩面不断下降。2

我国著名沿岸沙滩北海银滩位于广西省北海市,银滩具有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少污染、气清新等特点,沙滩洁白如银,石英矿含量高达98%。

三亚亚龙湾沙滩位于海南三亚,亚龙湾气候宜人,冬可避寒、夏可消暑、自然风光优美、青山连绵起伏、海湾波平浪静、湛蓝的海水清澈如镜,柔软的沙滩洁白如银。

中国第一长滩位于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东部东海岛海滩,面向南太平洋,呈南北走向,沙滩长28公里,宽度随潮位涨落约 100至300米左右,海湾呈新月形,沙细且白。与世界知名海滩相比较,东海岛东岸沙滩的长度仅次于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沙滩,长度为20663米。

嵊泗基湖沙滩基湖沙滩位于浙江省嵊泗县境内,为我国唯一的国家风景列岛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域。沙滩全长2200米,宽 200多米,面积约50万平方米。基湖沙滩溶绿洲、沙滩、海湾为一体,金沙细净、坡度平坦、海水荡漾、绿树成荫。基湖沙滩有"南方北戴河"美誉,亦可与美国的夏威夷相媲美,为一难得的海岛旅游胜地。在此海浴、沙浴、日光浴和海上运动均十分悠闲自得。近处建有“非诚勿扰”假度酒店、怡贝湾度假村和渔家宾馆,滩面上娱乐休闲设施齐全,每年夏季,旅游者络绎不绝。新月甫出的基湖夜景波光粼粼,满湾银辉,又别具"春江花月夜"意境。但陶醉于美丽景色的旅游者,不要忘记基湖沙滩也曾被侵华日军辟为水陆两用机场,作为进攻沪松的海上基地。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亮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