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性别脚本理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性别脚本理论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性别角色发展的社会理论,与性别图式理论有相似的地方,性别脚本理论在性别图式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顺序这一观点。

一、定义Schank和Abelson提出了脚本概念,用它来解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典型事件的序列,以及人类行为的某些相对固定的模式。性别脚本是对性别图式的延伸。性别图式是与性别相关的知识,性别脚本是包括这些知识还将这些知识按顺序系统排列起来。性别脚本理论认为儿童的性别图式是按次序组织起来的。图式是性别内容, 而脚本是组织性别内容的结构1。脚本考虑到了社会关系的理解 ,并且可以认为是为了某个目标组织起来的适宜时空情景的有序的行为。3岁以上的孩子能够说出怎么准备外出、怎样吃饭以及很多这样的做事次序。对于性别角色的获得来说,性别脚本就是及时组织起来的有序的时间。但是性别脚本理论还包括性别刻板印象的成分,刻板印象定义了每个性别以怎样的顺序展现时间。

二、相关研究性别脚本没有忽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Nelson 于 1981 年指出儿童对社会性别属性有自己的理解,而且脚本认为儿童会根据自己的目标调整自己的性别行为,并使其有序。3 岁以上的孩子能够准确说出如何做某件事的顺序。性别角色就是由一系列事件组织起来的图式。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即 Levy&Fi-vush 于 1993 年指出的外界社会环境对不同性别存在一些固有的看法。一些学者发现了在信息加工和记忆中脚本的存在,方法是运用那些与性别图式理论类似的测验分析。Boston 和 Levy(1991)发给不同年龄的孩子几张表示性别的彩图,诸如用已有的物品过家家等,然后请他们对如何发生这些事情,即将这些事情以有序的方式进行排列。研究发现,对于孩子来说,年龄大的孩子具有优势,能够准确排序。而男孩和女孩中,男孩对于与自己性别图式有关的事件有优势。对于性别脚本理论,它考虑到了社会性这一面,这一点被很多学者称赞,但是目前来说性别脚本理论比较缺乏实证研究,这一点上需要进行继续挖掘2

有研究者运用于性别图式相类似的实验,通过给不同年龄的幼儿观看代表着性别脚本的彩色图画,例如用工具做饭或者建筑楼房,然后要求幼儿把这些图画代表的事件按照可能的顺序排列起来。研究发现 ,在各自的性别脚本中,男孩的顺序感要比女孩强 ,同时年龄大的孩子要比年龄小的孩子做得更好,由此可见年龄大的孩子有个更完善的性别脚本。在另一项性别脚本研究中发现,男孩性别脚本的建立会通过观察同性别人的表现而不会管异性别的,但是女孩的性别脚本建立不仅向同性别学习而且也向异性别学习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玮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