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复式堰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复式堰由矩形堰和三角堰两部分组成。其优点是能适应较宽范围的流量,当小流量时,实际上就是三角堰,因而精度较高。

设计要求①堰高与堰宽的选择,视最大和最小流量而定。通常要求堰顶水头不小于3cm,否则表面张力和粘滞力影响过大。同时,堰顶水头亦不宜大于堰高之半,以减少行近流速的影响。

②堰壁应与来水流向和引槽垂直正交。引水槽务必等宽,堰板垂直,顶部水平。堰板锐缘厚度不大于1cm,与堰背成30°。

③引槽槽壁应向前伸出,略为超过堰板位置,使水舌过堰后不致立即扩散。

④水舌下的空气必须畅通,无吸压或贴流现象。故常在堰板与水舌之间设置通气孔。下游尾水与堰顶高差不小于7cm。

⑤消浪栅设置在堰板上游10倍最大堰顶水头以远外,使来水平稳无波动。

⑥测压孔应设置在6倍最大堰顶水头处,并连通至测针筒内测读。

流量计算复式堰尚无准确的流量计算公式,故需通过校正试验后方可使用。

|| ||

量水堰量水堰的基本原理是堰顶水头与流量存在一定的指数关系,故可通过水深测量而推算流量。

量水堰按堰板形状可分为三角堰、矩形堰和复式堰等。

三角堰

三角堰布置如图所示,一般采用堰口为90°的三角堰,堰槽宽度应为堰顶最大水头3~4倍,三角堰用于小流量时精度较高,其流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Q---流量(m3/min);

K---流量系数;

B---堰宽(B=0.5~1.2m);

H---堰的水头(H=0.07~0.26m≤B/3);

D---槽底至缺口下缘高度D=0.1~0.75m。

矩形堰

矩形堰布置如图所示,一般要求堰顶水深小于等于3cm,以免受水流表面张力和水的黏滞力影响过大。同时,堰顶水头也不得大于堰高之半,以减少行近流速的影响。

矩形堰适合于测量较大流量,其流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Q---流量(m3/min);

B---堰宽(B=0.5~6.3m);

H---堰的水头(H=(0.03-0.45√b)m);

b---缺口密度(b=0.15~5.0m);

K---流量系数;

D---槽底至堰口下缘高度(D=0.15~3.5m,bD/B²≥0.06)。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阳国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