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脱鞋道岔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脱鞋道岔(shoe remover)是指设置于编组站驼蜂线路铁鞋制动段末端,当车辆车轮推动铁鞋通过时使铁鞋自动脱落的特殊道岔。

简介脱鞋道岔(shoe remover)是指设置于编组站驼蜂线路铁鞋制动段末端,当车辆车轮推动铁鞋通过时使铁鞋自动脱落的特殊道岔。由心轨、护轨、翼轨等构件组成。当车轮推动铁鞋驶近时,制动铁鞋沿翼轨的折臂滑离走行轨,脱落于轨道外侧,使制动减速的车辆继续沿走行轨向前运行1。

脱鞋道岔卡鞋原因分析通过对车辆制动卡鞋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索,得出导致车辆制动卡鞋的主要原因1:

1.轨道几何尺寸不良

当枕木失效,道钉锈蚀,会造成道钉压力不足,垫板前后离缝,轨距变化率超限,轮对产生横向振动而冲击钢轨工作边,容易造成轨向、水平、三角坑等病害,它会引起车辆摇摆和两股钢轨的不均匀受力,造成轨道局部横向水平力增大,导致轨道尺寸变化大。

2.轨道加强设备不足

由于缺少轨距杆、轨称、防爬器等轨道加强设备,造成脱鞋器纵爬横移严重,纵爬在40—60mm之间,横移在10mm左右,直接导致道岔前后线路设备失稳,造成卡鞋。

3.轨枕失效

由于脱鞋道岔枕木失效较多,钢轨和枕木联接不紧,造成道岔框架刚度降低,容易造成道岔及前后线路设备纵爬横移,直接影响车辆行驶平稳性。

4.养护维修不及时

工区对脱鞋道岔养护维修不及时,对病害整治不彻底,没有认真执行特殊养护维修制度,造成脱鞋道岔轨道几何尺寸变化大,结构强度整体下降。

5.钢轨肥边大

由于P43钢轨超期服役,钢轨肥边较大(肥边3-4mm),减小了铁鞋与轨头侧面的间隙,铁鞋在滑动过程中容易卡阻,造成卡鞋。

6.脱鞋器翼轨弯折点位置不对

由于枕木失效、受车轮的冲击,往往造成脱鞋器翼轨弯折点位置不对,在滑动过程中铁鞋与翼轨弯折段夹角增大,铁鞋和翼轨间摩擦力增大,造成卡鞋。

7.操作不当造成卡鞋

由于车务调车人员操作、使用铁鞋不当,可以造成铁鞋提前滑斜,从而造成卡鞋事故的发生。

整治措施通过对脱鞋道岔卡鞋的原因分析,我们制定具体措施如下:

1.更换失效枕木、垫板、道钉

通过对脱鞋道岔及前后失效枕、失效垫板和道钉进行更换,提高了轨道的承载能力,增强了道岔轨道框架刚度。

2.清筛道床,提高道床排水性

及时清筛道床,做好线路纵向和横向排水沟,保证道床整洁,排水良好,为整修轨道几何尺寸奠定基础。

3.整修轨道几何尺寸,保持轨道平顺性

首先全面整修脱鞋道岔前后150米线路,加强捣固,消灭轨道几何尺寸超限,提高线路设备质量,提高了行车平稳性。

4.安装轨道加强设备,提高轨道框架刚度

安装轨距杆,轨撑,增设防爬支撑和防爬器,增强线路横向和纵向阻力。

5.打磨和改道相结合消灭钢轨面的原始不平顺

(1)打磨钢轨肥边,改正脱轨器轮缘槽宽度,增大铁鞋和钢轨侧面的间隙,保证铁鞋运行过程中自由通过。

(2)对磨耗超过7mm及打磨后顶宽超过75mm的钢轨进行更换处理。

(3)打磨钢轨弯折点处钢轨内偏磨,确保翼轨尾端轨顶纵横坡的顺坡达到标准。

(4)加强脱鞋翼轨的弯轨工作,确保翼轨的顶直及弯折点不过大,减少铁鞋通过翼轨时的摩擦阻力。

6.建立健全检查养护制度,提高设备质量

健全检查养护制度,针对脱鞋道岔的特殊情况制定特殊设备的检查养护制度,将对脱鞋器的检查延长至前后线路各100米范围。检查周期由原来的每月一次改为每周一次,发现病害及时处理。确保脱鞋器及其前后线路始终处于良好轨道几何尺寸和良好的钢轨、道床、枕木状态等。

7.与车站联防联控,提高设备安全值

强化铁鞋操作人员责任意识,操作、使用铁鞋不当,可以造成铁鞋提前滑斜,从而造成卡鞋事故的发生。因此人为因素是不可回避的。在设备养护与使用方面,脱鞋道岔是工务的设备,而铁鞋的操作、使用是车站。为此,车站应工务方面的要求,加强对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所有操作人员先经过培训取得上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作业,以此强化人的控制。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