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草,中药材名。本品为金鱼藻科植物金鱼藻的全草。全年可采。功能主治为:治内伤吐血。
来源本品为金鱼藻科植物金鱼藻的全草。全年可采。
性味归经《四川中药志》:性凉,味淡,无毒。
功能主治《四川中药志》:治内伤吐血。
形态特征多年生沉水草本,全株暗绿色。茎细长,长20~40厘米,有分枝。叶通常5~12片轮生,叶片2歧或细裂,长1.5~2.5厘米,稍脆硬,叶缘有微小刺状锯齿,无柄。花小,单性,腋生,无花被,具8~12片总苞;雄花具雄蕊多数,雌花具雌蕊1枚,子房长卵形,上位,1室,1胚珠,花柱呈钻形。小坚果,卵圆形,长4~6毫米,花柱宿存,基部有刺。花期秋季。
分布区域分布全国各地。
生长环境生长于池沼、湖泊及河沟中。
用法用量内服:入散剂,1~2钱。
药理作用对小鼠有降低血清胆甾醇之作用,其作用强于海带,其醚提取物之作用不及醚处理后之残渣。
相关配伍治吐血:细草、仙鹤草、见血清。等量为末。用童便下,每服三钱。(《四川中药志》)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吴勉华 - 博士生导师、教授 -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