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白降雪散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白降雪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宗金鉴》卷六十六。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喉风肿痛,声音难出。症见咽喉突然肿痛,呼吸困难,声音难出,吞咽受阻,痰涎壅塞,舌红苔黄,脉数。临床上常用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会厌炎等属于热毒结喉者。

歌诀白降雪散喉风证,肿痛声难风火凝;煅石膏与胆矾末,焰硝硼片共元明。

组成石膏(煅)一钱五分(4.5g),硼砂一钱(3g),焰消、胆矾各五分(1.5g),元明粉三分(0.9),冰片二分(0.6g)。

用法用量上为极细末。以笔管吹入喉内。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喉风肿痛,声音难出。

方义石膏解肌清热;硼砂清热消痰,解毒;焰消解毒消肿;胆矾去腐,解毒;元明粉清热解毒;冰片散热止痛。

运用本方治疗热毒结喉者。以咽喉突然肿痛,呼吸困难,声音难出,吞咽受阻,痰涎壅塞,舌红苔黄,脉数为辩证要点。

常用于治疗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会厌炎、喉部水肿、咽后壁水肿。

文献摘要《奇验喉证明辨》:“紧喉风,脉浮数有力,实火实证也。由膏粱厚味太过,致肺胃积热,复受风邪,风热相搏,上壅咽喉。肿痛暴发,甚则风痰壅塞,汤水不下,声音难出。治法先用三棱针,刺少商穴出恶血,以泻其热。痰盛者,用桐油饯导吐痰涎,吐后以甘草汤漱之,随用清茶送服雄黄解毒丸五六丸。再以辛乌散,加摩风膏,内噙外敷,吹回生丹、白降雪散。俟关开后,热轻者内服加味甘桔汤,兼用紫地汤加银花、黄芩、连翘清散之;热重者清咽利膈汤加减治之。考少商穴系手太阴肺经所属,在手大指内侧,去指甲角旁韭叶宽便是。”

《奇验喉证明辨》:“白降雪散,治喉风肿痛声难、风火搏结。”

《医宗金鉴》:“此证由膏粱厚味太过,致肺胃积热,复受邪风,风热相搏,上壅咽喉肿痛,声音难出,汤水不下,痰涎壅塞之声,颁似拽锯。初发暴速,急刺手大指内侧少商穴,出紫黑血,以泻其热。痰盛者,以桐油饯导吐之,吐痰后随用甘草汤漱之,以解桐油之气;内服雄黄解毒丸吐下之。喉中吹白降雪散,俟关开之后,内宜服清曙莉膈汤。按法调治,随手应效者顺;若面青唇黑,鼻流冷涕者逆。若兼项外绕肿,即名缠喉风,其治法虽与此证相同,然终属险恶难治。”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朱建平 - 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