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满分消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兰室秘藏》卷上。主治中满寒胀,寒疝,大小便不通,阴躁,足不收,四肢厥逆,食入反出,下虚中满,腹中寒,心下痞,下焦躁寒沉厥,奔豚不收。
组成川乌、泽泻、黄连、人参、青皮、当归、生姜、麻黄、柴胡、干姜、荜澄茄各二分,益智仁、半夏、茯苓、木香、升麻各三分,黄芪、吴茱萸、厚朴、草豆蔻仁、黄柏各五分。
用法用量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食前热服。
主治中满寒胀,寒疝,大小便不通,阴躁,足不收,四肢厥逆,食入反出,下虚中满,腹中寒,心下痞,下焦躁寒沉厥,奔豚不收。
使用注意忌房室、酒、湿面、生冷及油腻等物。
附注1.本方能益气升阳,温中止痛,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行气止痛,利水渗湿,疏肝破气,温脾止泻,补血活血。(《中国人参方集》)
2.本方与中满分消丸均治疗胀满,中满分消丸用于湿热阻塞,中焦气滞较重者,故重用厚朴、枳实配伍黄连、黄芩;中满分消汤用于寒湿阻滞,脾虚清阳不升者,故用吴茱萸、草豆蔻、厚朴配伍黄芪。(《李东垣传世名方》)
文献摘要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足阳明太阴药也。川乌、二姜、吴萸、澄茄、益智、草蔻除湿开郁,暖胃温肾,以祛其寒;青皮、厚朴以散其满;升麻、柴胡以升其清;茯苓、泽泻以泻其浊;人参、黄芪以补其中;陈皮以调其气,当归以和其血;麻黄以泄其汗;半夏以燥其痰;黄连、黄柏以祛湿中之热,又热因寒用也。”
2.《李东垣医学全书》:“中满分消汤治中满寒胀,寒疝,大小便不通,阴躁,足不收,四肢厥逆,食入反出,下虚中满,腹中寒,心下痞,下焦躁寒沉厥,奔豚不收,并宜服之。益智仁、半夏、茯苓、木香、升麻各三分,川乌头、泽泻、人参、青皮、当归、生姜、麻黄、柴胡、干姜、毕澄茄、黄连各二分,黄芪、吴茱萸、草豆蔻、厚朴各五分,黄柏五分,使药,又为热因寒用。上件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大温服,食前。大忌房劳、酒、湿、面、生冷、硬物。”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杜新亮 - 博士、助理研究员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