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风引汤《金匮》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风引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卷上。具有除热瘫痈之功效。主治《千金》:大人风引,小儿惊痈瘛疚,日数十发,医所不药者。

歌诀中风除热风引汤,龙牡滑石甘桂姜。赤白石脂寒紫膏,大黄泻火除风热。

组成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60g),桂枝三两(45g),甘草、牡蛎各二两(30g),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90g)。

用法用量古代用法:上为粗末,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

现代用法:将上十二味药物杵为粉末,粗筛之,置于皮囊中,取三指撮量,用清晨汲取之水600mL煎煮,使其略沸腾后温服200mL。

功用除热瘫痈。

主治《千金》:大人风引,小儿惊痈瘛疚,日数十发,医所不药者。

方义方中大黄泄热通腑,滑石、石膏、寒水石清热泻火,赤白石脂、紫石英、龙骨、牡蛎潜镇安神,干姜、桂枝、甘草温阳扶正,兼有反佐凉药之功。

使用注意《外台》引《崔氏方》:忌海藻、菘菜、生葱。

附注《千金》本方用法有:大人顿服,未百日儿服一合,未能者,绵沾著口中,热多者日四五服。

重要文献摘要《金匮直解》:“侯氏黑散、风引汤、防己地黄汤、头风摩散、矾石汤,所主皆非中风历节之证,是宋人校正附入唐人之方,遂尽删之。”

《金匮要略》:“风引汤,除热瘫痫。据《幼幼新书》,瘫当做癫。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痰疯,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巢氏云:脚气宜风引汤。”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段汝钦 - 主任医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